课题轴对称授课人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解读)
本章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图形与变换中重要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和(二)基础上来探索、研究、认识轴对称,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圆满地完成上述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五、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六、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 --第题。
2.课外作业: 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八.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旋转授课人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解读)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活动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五、预习作业。
1.概念。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旋转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 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六、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2)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
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八.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欣赏设计授课人课时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解读)
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
自主**和合作交流。
五、预习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的图案。
六、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欣赏。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完成第8页3题。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
教材第9页第5题。
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七、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图形变换 》复习教案
课题 图形的变换 初三复习课 关键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复习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的概念 性质以及变换的联系与区别。会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定义判断图形的对称性,能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能从变换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变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62 图形变换与位置教案
学科 数学六年级课题。基础。课时教学目标。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重点教学。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对称 平移 旋转 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综合运用对称 平移 旋转 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六年级奥数图形变换讲座
图形变换内容概述。本讲将涉及到图形的对称 平移 旋转 割补及其他等积变换,下面我们就汶些变换的预备知识及变换本身进行学习和 1三角形ab与,如果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即,我们就称它们相似,记作 ab 这个比值叫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系数 注意三角形的先后顺序 如果相似系数为1,就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