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初稿/定稿)
第十一周初稿执笔:安志龙
参与教师。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29、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
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言外之意是苏、杭两地风景优美,其中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
解题:你能从题目中获取那些信息?
时间:冬日下雪之时;地点:湖心亭看雪;事件:看雪。)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
他出身官宦之家,明亡之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山中著书。《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2、拥毳( )雾凇( )沆砀( )打更( )铺毡( )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三、整体感悟:
1、作者选择了湖心亭,那么就让我们去看一下湖心亭是什么样子的?(出示**)
2、听配乐朗诵,划出节奏、重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串译全文,师巡视指导。
重点词语: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⑩及下船。
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5、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6、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研读课文:
1、写雪大的句子是大雪三日?写冬雪寒冷寂静的句子是(湖中人鸟声俱绝)?
2、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更定矣)
3、找一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来;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4、在第二段,作者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独自一人?作者心情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5、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为什么?(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
6、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7、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其中包含着怀念故国的深情的深情。
五、比较阅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六、当堂检测。
一)、基础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hàngɡdàng拏( )一小舟草芥( )
cuì衣( )铺zhān( )长堤( )更( )定强( )饮。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2)雾凇沆砀。
3)与余舟一芥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舟子喃喃曰6)是日更定。
7)余挐一小船8)是金陵人,客此。
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 号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而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哦,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6)在文学花园里描写雪景的诗句也不少,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雪,表现雪的大和猛,可谓妙矣;
刘义庆《咏雪》)谢道韫生动形象地描摹雪花漫舞之轻盈状。
柳宗元《江雪》)中“绝”、“灭”二字画出天寒地冻,人迹绝迹的雪景。
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用夸张手法展现了壮阔雪景。而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是上下一白。”
4. 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二)、随机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袁宏道的两篇西湖名文,完成文后习题。
一)西湖。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突兀( )即棹( )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 )神醉波纹如绫( )
13.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译文:2)已不觉目酣神醉。
译文:15.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16.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17.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二)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勒: (2)山岚设色之妙设: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金陵人,客此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月景尤为清绝。
c.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歌吹为风。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案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一 课文内容及解析。1 内容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 自食其力 自己自足 和平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对照。它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汗牛塞屋100 一 知识梳理 一 文学常识。1 桃花源记 一文选自 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朝代 大诗人 思想家,字 别号 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2 杜甫,字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朝人,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
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学案。一 字音字形。池沼 丘壑 嶙峋镂空 蔓延 承载 颠簸 轮廓比拟 贻误 中枢 威慑 针鼹 喙 蛰伏 吮吸 对称 轩榭 斟酌伺机 黏液 二 词义。1.招 过2.吮吸 3.首 一指4.蛰伏 5.手不及6.果腹 7.鞭长莫8.喙 9.我 我10.威慑 11.先发 人12.贻误 13 道高一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