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9-15 06:01:28 阅读 9698

[问题]

可称量的物质粒子数

解决]导入新物理量——物质的量。

引导]学生联想过去学过的物理量:长度、质量等,它们都是有单位,且米、千克都是有基准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呢?它的基准是多少?

学生]阅读p44有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意义是什么?

物质的量的单位什么?摩尔的基准是多少?

什么叫阿佛加德罗常数?

学生]讨论并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板书]一、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是mol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并补充完善: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是“n”

物质的量”意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一个把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只能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世界。

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既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不能理解是“物质的质量”等其它意思(5)“摩尔”是一个单位。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6)“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使用时的形式是:数字+ mol +微粒化学式。如: 1molfe, 0.5molna+

7)“摩尔”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8)标准: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x1023 。

9)把6.02x1023 mol-1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但要注意6.02x1023 mol-1只是一个约数,并不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

练习] ①0.5mol h2o分子中约含有个水分子。

1.5mol o2中约含有个氧气分子。

12.04 ×1023 个水分子是摩水。

提问] 假设物质的粒子数为n,推出n与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间的关系?

小结] 公式一: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粒子(n)

n=n ÷ na

过渡]我们刚才的努力很好地解决了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关系,但还没有解决一定质量的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因此我们还要解决是:1mol粒子的质量是多少?

投影]讨论]你发现有什么规律?你能感受这个单位的奇妙吗?

结论] 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通过计算能体会到为什么摩尔的基准选择阿佛加德罗常数?

讲解]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练习] 1molh2o的质量___2molh2o的质量___3molh2o的质量___

讨论]质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出来?

小结] 公式二: n=m/m

思考]“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1mol微粒的质量”及“摩尔质量” 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练习]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mol的co2质量是?co2的摩尔质量是?

小结]数值相同,单位不同。

练习] 已知,这烧杯中水的质量是54g,现在大家能算出里面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吗?

讲解]略。作业]1.整理下列概念及相互间的联系:

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2.练习册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本人是第三次上新教材的“物质的量”,每次上下来,感受都不一样!在以往的教学中,这节课非常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的现象。其原因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会想出很多方法去引入、举例、类比,引申很多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时间过多花费在辨析各种概念,忽略概念的应用。要讲完两个公式,对我们e组生源来说很大难度,以前从来没有试过,所以课堂内容的把握非常重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发现:

1.“物质的量”的引入要直观,不能太浪费时间。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让学生感受微观粒子数目的大,开始我们提供数据让学生先计算1molc中所含原子数目,再体会其数目之大,然后引入“物质的量”,结果发现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太差,需要太多时间,教学内容难于完成。再加上本节课的重点不是这个计算,最终采取直接给数据,先让学生感受一滴水中水分子数目之大,体会引入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解决办法。

刚开始想到用“如何测出一水槽沙子的数目?”这一情景说明“集团”的计量方法。细想发现行不通,原因是:

沙子不是微观粒子,学生还是感受不深;另外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计算一水槽沙子的数目,缺乏真实性。所以,举例的真实性也非常重要!

2.用相同的实物——1mol的铜、1mol的铝、1mol的蔗糖、1mol的碳,自然从学生熟悉的物理量“质量”,再到由于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消除了新物理量的神秘感。同时,既然是新的物理量,就必然有定义和基准,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之间的关系就像质量、千克、千克基准的关系一样!

3.由于1mol的展示实物的质量显而易见不同,再通过**的分析:摩尔这一单位的奇妙性,很自然的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4.本节课时间很紧,练习要典型。教学目标基本能达到,只是课堂练习太少,学生对两公式的使用很难达到熟练的程度。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入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对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完全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去得出结论,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练习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一 选择题。1 2014 试题调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 1023个分子。b 1 mol氧的质量为16 gc 0.5 mol he约含有6.02 1023个电子。d 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2 对于等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一课时 一 课标解读。本课内容的知识点有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课标的要求是 描述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程序,说出孟德尔收集 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简述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依据 假设及推测。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