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6 07:00:06 阅读 7242

泗阳县穿城小学教学设计。

设计时间:2月14日使用时间:2月17日。

教学内容设计者。

有余数的除法(1)

王玄。年级学科。

二年级数学。

第课时/总课时使用者。

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师生活动安排。

改进建议。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开学了,心里高兴吗?老师带来10支铅笔,想把它们分给几个小朋友,要想每个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

生:每人可以分1枝,2枝,5枝。

师:这位小朋友告诉我的是正好分完的,其实平均分并不一定是正好分完。如果每人分3根,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追问: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生回答,师问:像这样的分法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吗?

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你还能想出什么分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教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展开新授。

1.下面我们就把刚才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填一填。

请小朋友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结果填在表里。师指导学生进行,并注意记录。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个人。

还剩几枝。师: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师: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说明:像这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

师:怎么列算式?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

(板书:=3(人))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

(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揭题:左边的算式是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右边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师:通过刚刚的学习,如果每人分4根或6根,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完成)问: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表示什么意思?先让学生说。

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

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指名口述分的过程。问为什么剩下的2根小棒能不能再分?

2.想想做做2。

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学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找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数学补充习题第1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1)

10÷3=3(人)1(根)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01第一章第一课时

选修3 1 第一章静电场。高二期末统考复习。第一课时。一 电荷及库仑定律。例1 真空中两个相同的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小球a和b 均可看做点电荷 分别固定在两处,两球间静电力为f。现用一个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然后移开c,此时a b球间的静电力变为多少?若再使a b球距离增大...

001第一章第一课时

城关中学九年级数学主备人 王少玲审核 张强时间 2010.9.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特征。2 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3 进一步体验一些变换思想,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合...

第一章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空气的组成。一 复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变化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3.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质的性质。4.掌握空气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