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9-15 06:03:28 阅读 1319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一课时)一、 课标解读。

本课内容的知识点有: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课标的要求是:

描述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程序,说出孟德尔收集、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简述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依据、假设及推测。本节的学习目标是:

1. 知识方面。

1)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 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 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意识和创新精神。

3. 能力方面。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遗传学原理和遗传**解释或**一些遗传现象。

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孟德尔所发现的两大遗传基本定律之一。教材将孟德尔的遗传基本定律安排在“遗传的细胞基础”和“遗传的分子基础”之前。在生物学发展史,孟德尔的两大定律的发现都在这两块知识之前。

编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显然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紧密相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品质,同时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发现”-由功能到结构的发现。

本节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第一节一样,是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在呈现方式上,同样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本节教材采用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重点是介绍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的学生属于f组生源,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弱,但对生物这门与实验操作密切相连的学科还是有一定兴趣,也能接受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有关分离定律的内容,知道孟德尔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科学实验过程,也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模仿性状分离比的实验,因此本人在该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为铺垫,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合作讨论,使其感受科学家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思路是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应用于自由组合定律的的教学中,促进学生认同并形成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体教学流程是“寻找现象-分析现象-理论假设-合理解释-验证假设-总强理论”。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可用理论**的形式,采用精讲辅助,加深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1. 知识回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以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为引入,既巩固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的分离定律的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设置的问题有:①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②子一代、子二代有新的性状组合出现吗?

新性状组合的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③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吗?④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子二代是否出现固定的性状分离比?

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逐步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适时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设计针对性的训练题,可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已学习的科学方法,因此在该课时的教学设计中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导入新课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及比例计算,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后子二代各类性状表现的比例计算,新知识讲授完后的练习巩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的形成过程是思维的拓展和提升的好材料,也是巩固和练习“假说-演绎法”的最好材料。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自由组合定律时进行科学**。

五、 教学过程。

六、 配套练习。

1、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豌豆粒色试验 ②豌豆粒形试验。

p 黄色 x 绿色 p 圆粒 x 皱粒。

f1 黄色 f1 圆粒

f2f2 两组实验中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复习,引入新课)

2、孟德尔所做的关于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在豌豆f2出现的性状中: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总数的。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3)与f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3、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下列各组遗传因子组成中,性状表现相同的一组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4、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表明,f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型以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b.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c.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

d.新产生了与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可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每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分配。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做母本

6、白色盘状南瓜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为白色盘状南瓜,若f2中纯合白色球状南瓜有1000个,从理论上计算,f2中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的数目是( )

a.1000个 b.2000个 c.3000个 d.4000个。

7、番茄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有高茎黄果的纯合体(ttrr)和矮茎红果的纯合体(ttrr)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问:

1)f2中高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 ,矮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 ,高茎黄果中纯合体占 。

2)若f2共收获800个番茄,黄果番茄约有个。

巩固新知识练习)

附:答案:1、①黄色:绿色 ②圆粒:皱粒。

3、c 4、c 5、d 6、b

七、 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模式组织教学,充分体现着孟德尔的科学精神。通过不断设疑,引导学生,形成问题串、动态产生问题,从而驱动下一个任务的产生和解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组织好小组的合作讨论。

2、我校学生在理解、计算方面的能力较弱,对于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本节课只要求学生掌握用棋盘法进行推算。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设计在第二课时进行加深、巩固。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教学设计。课标解读 本小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入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对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完全按照孟德尔的推理去得出结论,没有作跨时代的说明...

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练习

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一 选择题。1 2014 试题调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 1023个分子。b 1 mol氧的质量为16 gc 0.5 mol he约含有6.02 1023个电子。d 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分子。2 对于等质...

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问题 可称量的物质粒子数 解决 导入新物理量 物质的量。引导 学生联想过去学过的物理量 长度 质量等,它们都是有单位,且米 千克都是有基准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呢?它的基准是多少?学生 阅读p44有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设问 什么是物质的量?它的意义是什么?物质的量的单位什么?摩尔的基准是多少?什么叫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