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发布 2022-07-02 18:56:28 阅读 9778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2007.3)

一、关于宇宙的基础知识:

1.16世纪哥白尼倡导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__一词,20世纪60年代大型望远镜使用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达到上百亿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2.天体及星际空间的___和___等通称天体。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

3、九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

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结构特征类地行星。

巨行星。远日行星。

4.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__距离为___亿千米,称一个天文单位。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___

二、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太阳 1)太阳主要成分:__和___表面温度:__能量**。

2)太阳辐射概念:太阳以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波长范围:0.15—4微米。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对地球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主要动力。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3)太阳大气结构光球层——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层。4)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

对地球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耀斑的影响对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地球。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

1)地球上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存在生命物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质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

自身条件 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

2)地球的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_夜;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全球各地昼夜___各为___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正午太阳高度自___向两极递减。

5)四季地划分:夏季是白昼最___太阳高度最__的季节;冬季是白昼最__,太阳高度最_ _的季节。传统四季划分(北温带月为春季月为夏季月为秋季月为冬季。

6)五带的划分。

7)昼夜交替周期是___小时,叫做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叫做年。全球被划分为___个时区,各时区以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___自转的平面叫___它们的交角为___称黄赤交角。

8)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只有一次直射现象的地区是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和赤道___与经线___

9)如果黄赤交角变大,__带和___带范围扩大,__带范围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__带和___带范围缩小,__带范围扩大。

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宇宙探测的发展 2023年10月,原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登上月球。

2023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实验成功。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空间资源 (广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 开发宇宙资源太阳能资源 (主要开发资源)

矿产资源 (月岩含地球没有的能源3he)

空间垃圾的产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产生的碎片。

及宇航员扔出的垃圾。

3. 保护宇宙环境空间垃圾的危害:与工作的航天器相撞,产生重大损失。

空间垃圾的处置: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它轨道,以免碰撞;

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复习纲要]地球在宇宙中。

方法:1、一般若基础较差的话,首先应该把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掌握好; 2、其次,抓住主要的知识点,逐渐消灭难点; 3、地理课地图知识最重要,现阶段主要是课本上已有的图,并掌握初中地理上的大洲和大洋轮廓图。 4、应该掌握到能看到提纲知道怎样来回答的地步。

详细内容:

第一章: 1、什么叫天体系统?四个层次之间的层次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次序及分类。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3、太阳活动的能量**?太阳常数的定义及数值?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温度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4、太阳大气(不是太阳内部)分哪三层(由里到外)?各层活动的标志是什么?(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分别是什么?)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能详细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上太阳活动与各纬度地区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6、地球经纬线的划分,经纬度的排列规律。

7、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及计算(参看有关日照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特别注意:①地方时是指各条经线上的时刻;区时是各时区**经线上的时刻。

②正对太阳光的经线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应是正午12:00。③东早时迟的规律,和方向上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规定。

因为地球上没有最东方和最西方,所以在确定东西方向时是根据两者之间的劣弧段再结合地球的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来确定。但时间上我们规定西十二区是最西、最晚的时区,然后向东一直到东十二区是最早的时区。

8、地球自转时各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极点无角速度和线速度,或为0;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

9、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10、黄赤交角的形成图,特别应理解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回归线的纬度数,而极圈的纬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互余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理解黄赤交角的改变对地球上五带的影响了。

11、侧视图和公转图的掌握上地球节气的判断。

12、昼夜长短或极昼极夜的规律:各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越接近回归线,该半球白昼越长,夜晚越短,另一半球相反;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所以太阳升起的时间永远是6:00;其他地区只有在春、秋分日时才有可能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太阳的直射点离该半球的回归线越近,该半球的极昼范围越大;特别应牢记北半球夏至日、冬至日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范围。

1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应理解各地何时出现最大值、最小值: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冬至日这一天达最小值,夏至日时则达最大值;回归线上一年内只有一天达最大值;回归线内一年中有两天达最大值。

)14、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自**昼夜交替而非昼夜之分;地方时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地球形状。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四季的形成及更替。)

地球在宇宙中》强化训练(一)

班别:__姓名:__成绩:__

一、选择题(共23题,每题3分)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3.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

a.西半球 b.南寒带c.东半球d.中纬度。

4.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5.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6.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读右图,判断6~7题。

7.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8.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

是2023年3月8日15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时间是( )

a.3月8日1时b.3月8日23时。

c.3月7日1时d.3月8日9时。

2023年上海春季)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今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9.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系统的结构 2 太阳系。太阳系中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有。八颗行星。其中叫地内行星叫地外行星。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按方向 自西向东 沿着近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上。2 知道...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word格式整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姓。命题人 玉山县六都中学。段制钢。名。一 选择题 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 多选 错选都不得分 1 天文学家计量 可见宇宙 的大小,通常用的距离单位是。a米。b千米。c纳米。d 光年。2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必修1第一章作业

8.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消失,异物最可能在 a 目镜上 b 装片上 c 低倍镜上 d 镜筒上。9.9.11 事件后,美国多次发现带有炭疽杆菌芽孢的信件,炭疽杆菌属于 a 真菌类生物 b 病毒类生物 c 原核生物 d 真核生物。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