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

发布 2020-07-22 17:35:28 阅读 7699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下教材p91例5。

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探索、观察、归纳,解决“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问题。

2. 渗透“化难为易”、“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 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化难为易”、“以退为进”,通过实践探索,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从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理解规律,体会“化难为易”、“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提出问题。

师生握手。师:如果我们全班每两两握手,共要握多少次手呢?每个同学就相当于一个点,握手就相当于把两点连成一条线。那我们80个人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

太复杂了。师:我们退一点,简单点的,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出示8点图。

生动手连。汇报答案。(有多有少)

师:为什么有的多有的少呢?说明操作过程**现了重复或遗漏现象。看来8个点还是有点复杂。

二、逐层**,发现规律。

1. 从简到繁,尝试独立**,找出规律。

师:几个点最简单?

师:2个点可以连几条线段?(1条,课件动态演示)

师:3个点呢?(可以连3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

师:那接下来你能自己画画4个点、5个点、6个点的情况吗?注意在**中做好记录、把**填写完整哦!完成后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

生尝试独立**,师巡视关注学生**情况。请一个同学上台填写在黑板上。

2. 汇报交流,验证、解析规律。

1)反馈。师:大家有结果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填对了吗?

2)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连线段,得出了2-6个点时分别对应的线段总条数。如果我要同学们接着**往后填,7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谁最先得出结论?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可能会说出自己已发现的规律,比如从前面的结果得出总条数依次增加条,教师把增加的条数板书出来,那么接下来七个点应该增加6条,所以总共应有21条。还有谁想说?

还有学生可能说是点数+总条数等于后面的总条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真的是这样吗?)

师: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课件演示7个点的动态连线。)

师:果然是增加6条,一共有21条。看来这个规律是对的。

刚才的21条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板书15+6)在这里15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5条如果也要用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的话,怎么列式呢?

(10+5)依次往前推,得出1+2+3+4+6。

引导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太有特点了,那你有没有办法把3个点、4个点、5个点、6个点的总条数写成类似的算式呢?

3.进一步**,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聪明的脑袋、敏锐的眼睛发现了点数与连成的线段总数之间的规律。

那你们能用自己发现的这条规律把8个点、9个点、10个点的条数分别计算出来吗?

师:如果有 n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学生说,师板书:n个点共连 1+2+3···n-1)

师:n可以表示什么数?(n表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回到课前问题:80个朋友每两人握手一次,共要握多少次呢?

三、课堂小结、实践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开始接手的问题“80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我们是怎样解决的?(随机指名说)

我们没有直接去研究80个点,而是退一步研究8个点,可还是较复杂。于是从最简单的2点开始,逐渐增加点数,然后通过观察,总结出规律,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8个点及80个点连线段的问题。

师:(点击课件)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华罗庚的这段名言道出了解数学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以退为进(板书),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板书)。当遇到困难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时,我们常常采用退的方法,在较为简单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归纳,逐步找到一些规律,从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希望同学们牢牢的记住它,并能运用到平时的数学学习中。

板书设计:数学思考。

以退为进化难为易。

n个点共连 1+2+3···n-1)(n≥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对正 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正 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在学生对正 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的讲授,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 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 反比例关系就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勺窝乡优质课比赛教案。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参赛教师杨志军 参赛教师所在学校田坝小学 比赛时间 2016年3月29日。比赛地点勺窝乡教管中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型 新授。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40 41页例1 例2,练习十一第一题,同步练习第22页。教学目标 1 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 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比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