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29 16:30:28 阅读 3709

教学内容】教科书40~41页例1、例2,练习十一第一题,同步练习第22页。

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 板书课题:

比》二、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一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数学书第40页的例1,重点看蓝底文字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想一想: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是等式吗?

2、如果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那么它们的什么是相等?

3、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在什么位置?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时你还知道吗。

2、自学检测:

、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 )等式。

:2=4 是比例。 (是对还是错)

:2=27:18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由此可知道两个内项离等号( )两个外项离等号( )比例中这四个数叫做比例( )

、 中,两个外项是( )和( )两个内项是( )和( )与撇笔画相连的是两个( )项,与捺笔画相连的是两个( )项。

、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 )是否相等。如7:8和5:6能组成比例吗?

3、小结:判断两个能否组成比例,要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相等则成比例,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写成比例,不等则不成比例,答谁与谁不成比例。

4、练一练:

用求比值的方法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的(1)(2)(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数学书第41页的例2,重点看蓝底文字和比例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

想一想:1、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如果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那么谁与谁的积是相等?

2、自学检测: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 )的积等于( )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3:2=27:18则如果4a=7b,则a:b

、判断两个能否组成比例,除了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外,还可以看。

3、小结:判断两个能否组成比例,要看假设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否相等。相等则成比例,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写成比例,不等则不成比例,答谁与谁不成比例。

4、练一练: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的(3)和(4)。(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判断两个能否组成比例,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二是看假设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否相等。相等则成比例,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写成比例,不等则不成比例,答谁与谁不成比例。)

六、当堂训练:

完成同步练习册第22页。

七、板书设计: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拍的 吗?对,节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数码相机把这一刻给定格了。我把这张 放在方格纸当中,下面有两幅放大后的 哪一幅没有改变原来的形状呢?对。我们去照相馆放大 只是改变 的大小却没有改变 的形状,这里就蕴含着一个数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对正 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加深正 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在学生对正 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的讲授,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 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 反比例关系就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勺窝乡优质课比赛教案。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参赛教师杨志军 参赛教师所在学校田坝小学 比赛时间 2016年3月29日。比赛地点勺窝乡教管中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课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课型 新授。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