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雾凇 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6 10:58:28 阅读 1468

《雾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程导入:2分钟。

板书:奇观)我相信同学们对于“奇观”这个词已经是屡见不鲜,那有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奇观”吗?(点名回答)所以,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我们中国有四大自然奇观,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吗?好大家看屏幕,课件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它们是桂林山水(在**?

)、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吉林雾凇。

板书课题“第23课雾凇”,强调凇是两点水)

在吉林市,展示吉林地图)。我们先通过几幅**来欣赏一下雾凇奇观。那么,为什么说雾凇是“奇观”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雾凇》。新课学习:8分钟。

一、**车读课文,纠正字词。

课件出示本课9个生词,提示汉字结构。

堤dī、提tí/dī(土字旁和大堤有关,提手旁和手有关);摄shè、蹑niè(区别偏旁);

氏、纸、零líng、令lìng(注意有没有一点,零、令都是后鼻音);幕、暮、墓(区别偏旁);凝níng、凇sōng、淹(凝是后鼻音;三点水是水,少一点水是凝结的固体);模mó mú的两个发音;俗sú。

顺便提一下镀字和度、渡偏旁、意义的关联。

凝、零、雾注意笔画、笔顺。集体朗读一遍。

课件出示其它需要注意的生词:

水汽的“汽”要加三点水,水蒸气的“气”没有三点水;

笼lóng lǒng罩的“笼”是“笼子”的“笼”,但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念第三声。“蒸zhēng”和“腾téng”都是后鼻音,“腾”字下面是个“马”(还能组什么词);“弥mí漫”和“漫步”的“漫”,都有三点水;照耀的“耀yào”注意写法;闪烁的“烁shuò”;吹拂的“拂fú”,注意读音;千姿百态的“姿”,注意下面是一个“女”;

琼枝玉树的“琼qióng”是王字旁,美玉的意思;

情不自禁qíng bùzì jīn的“禁”前鼻音,在这里读第一声;雾、霜都是雨字头;

缀zhuì(读音)、缭绕liáo rào都是绞丝旁。把词语集体朗读一遍。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钟。

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课件)。

这一句介绍了什么?(出示课件:时间/季节、天气/气候)

这里的“严寒”换成“寒冷”还行吗?(不行)这句话中就有一个数字说明了严寒有多冷,你能找到吗?(三九)解释“三九”,课件展示“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大家找找“三九”在**?说明,三九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所以用“严寒”更准确。“大地冰封”进一步说明了寒冷的程度。

读下一句。这一句话首先向我们指明了地点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提),描写了什么景物?(霜花)其实我们能从下文能看出,这里的“霜花”就是(雾凇)。

大家在这句话中找找描写雾凇美的词语,用笔画出来。(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思考(出示课件):“十里长提”、“缀满”的作用。

(说明“霜花”的特点:范围广、数量多)出示课件。

朗读最后一句(出示课件)。现在,大家能明白为什么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了吗?对!正是由于它美丽而又数量众多的特点。

出示课件,大家一起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第一段,注意重点词句。(请大家把书反扣在桌面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一起回忆一遍第一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20分钟。

大家默读第二段,谁能说说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找出描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一句话。好的,既然第一句话向我们解释了雾凇形成的原因,那么请问雾凇的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板书:

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饱和”。课件出示:饱和,事物达到了最高限度。

这里说“过于饱和的水汽”,“过于”一词能去掉吗?(不能,说明水汽已经超过最高限度了。作者的用词真的非常精确!

)大家再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停顿。好,大家不要看书,一起把这一句话说一遍。

我们知道了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大家接着找一找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充分的饱和水汽(板书:雾);极低的温度(零下30摄氏度)找一找这第一个条件,“雾气”是从**来的?

出示课件: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大家心算“12月至第二年2月”一共是几个月?(板书:3个月)说明吉林雾凇的另一个特点——持续时间长。

(板书:时间长)

我们已经知道,形成雾凇需要“过于饱和的水汽”,那么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说明水汽真的是非常非常多?请动笔圈画一下文中的相关词语,并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弥漫”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指江面上充满、布满雾气)“涌向”看出水汽量非常大,水汽很浓密。

笼罩”,全部罩住,十里长堤都罩住了,雾气很大。“淹没”也可以看出雾气非常大。

出示课件,作者用了这些词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吉林松花江上充满了“过于饱和的水。

汽”。看看这些词出现的顺序,体会一下文章想要表达什么?(雾气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灯光、树影都模糊了,说明水气是足够的饱和了)大家再把这个部分,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大家想象一下这些飘散在两岸的雾气,它不仅是饱和的,也是美丽的吧。因此,吉林的雾凇还有这么一句话:‘“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此刻的雾真是美极了,感觉像进入了云雾飘渺的仙境。

那么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这里的“镀”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书:重点词语。大家再把雾凇形成的过程朗读一遍,注意黑板上的字,谈谈你觉得这一过程怎么样?

(雾凇形成过程非常慢。)特别是哪些词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渐渐地”、“慢慢地”都表示一个缓慢的过程;“轻轻地”表示雾气轻,每层。

镀”的“**”很薄。)(点名回答)(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是的,我们从这些词能够感受到,雾凇正在非常缓慢的形成,它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这儿的“**”指的是?(雾凇)把它说成是**就写出了雾凇的—(洁白晶莹)?

齐读。(多么缓慢的变化呀,其实这还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变化过程,大家仔细体会松针柳枝的变化,先变成──银线,再变成──银条,最后变成──银松雪柳。

大家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看看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突出了雾凇由细到粗的变化过程。)出示**,感受变化。

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指读。再指读。现在大家看着黑板,将雾凇形成的过程一起复述一遍。

出示课件,大家看着屏幕将这一段话背诵一遍。布置作业:

1、背诵第。

一、二自然段。

2、请大家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词当中选一个词语造句。

3、雾凇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请四—六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分析、讨论、归纳出几条有说服力的理由。

4、“雾凇”这个名称还曾引发了吉林市的全民大讨论。原来,长久以来,吉林人都称其为。

树挂”。而最终,全市人民经过反复推敲,决定用“雾凇”这个称呼。请你了解一下这个命名过程,找出命名的依据。板书:

雾凇。范围广奇观数量多。

颜色美。时间长。

过于饱和的水汽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凝结。

遇)冷最初逐渐最后。

第二课时。旧课复习:一、根据课件提示,集体背诵第。

一、二自然段。二、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凇的那两方面?板书:

雾凇范围广特点数量多颜色美时间长。

过于饱和的水汽。

形成凝结遇冷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3自然段。

首先请大家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寒风吹拂”、“雾气缭绕”这两个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描写环境,烘托出雾凇的魅力)“琼枝玉树”在文中指什么?

(松花江两岸的树木)说明什么?(写出树木一片银白,晶莹美丽)“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观赏者为什么要“情不自禁”?

(反映出雾凇奇观的美丽)下文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与上文“琼枝玉树”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雾凇之美与吉林人对雾凇的热爱之情)

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将最后一段朗读一遍,注意屏幕上的字词。下面给。

大家2分钟,一起把这一段背诵一遍。二、练习。

出示课件。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将它们归归类,想想哪些是描写“雾”的,哪些是。

描写“雪”的。(点名回答。笼罩、模糊、弥漫、蒸腾、缭绕、凝结、淹没;洁白晶莹、缀满、琼枝玉树)请挑选一组词语,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写在小作本上。(点名朗读)三、延伸拓展。

有谁知道课文最后引用的诗句出自**?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注解】: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八月即(jì)飞雪。胡天:指西域的气候。忽如一(yí)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luó mù),散入珠帘湿罗幕:(雪)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狐裘(húqiú)不暖锦衾(jǐnqīn)薄(bó)。

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锦衾薄:

用锦缎做。

的被子都显得。

薄了。将军角弓不得(bù dé)控,角弓:用动物的角和竹木、鱼胶牛筋制作的弓。

都护(dū hù)铁衣冷难着(zhuó)。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难着:难以穿上。瀚海(hàn hǎi)阑干(lángān)百丈冰,瀚海:

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中军: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官。胡琴琵琶与羌笛(qiāngdí)。胡琴、琵琶、羌笛:乐器。

纷纷暮雪下辕门(yuán mén),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

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意思是说红旗在冰雪中僵冻,遇风也不能翻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去时:分手上路的时候。山回路转(zhuǎn)不(bú)见君,雪上空留马行(xíng)处。

你知道当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雪景),诗句中的“梨花”指什么?课文中的“梨花”指的是什么?

(雾凇)为什么把它说成是“梨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挂满枝头的白雪)比作(被春风吹开的梨花),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春意盎然。

这句诗用在文中,描绘雾凇的壮美景象是再贴切不过了。那么,还有那些描写雪景的诗句呢?课件展示。

孤舟蓑笠(suō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tài háng)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lǐng)千秋雪,门泊(bó)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柴门闻犬吠(fèi),风雪夜归人。——刘长卿qīng《逢雪宿芙蓉fú róng山主人》青海长(cháng)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欲将(jiāng)轻骑(jì)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sài下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四、合作**。

昨天布置了两个查找资料的作业,出示课件。首先,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雾凇的命名过程?(点名回答)

那么,吉林雾凇为什么能够“闻名全国”?哪个小组总结出来了?举手发言。(点名回答)

课件出示:1、吉林雾凇的出名与吉林的另一个名字“北国江城”密切相关。每到冬季,吉林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

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

2、江水与空气之间的巨大温差,将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汽凝结在两岸的数木和草丛中,形成厚度为40~60毫米的树挂,远远超过5~10毫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雾凇家族中最罕见的品种是毛茸形晶状雾凇,而吉林雾凇正是这种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一种,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

3、雾凇的形成过程复杂,所以形成难度大,存活更是难上加难,轻微的天气变化都会造成它的脱落,因而大规模的雾凇景观较为罕见。2024年12月下旬,吉林雾凇连续现身7天,琼枝玉叶的杨柳婀娜可人、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4、全世界的雾凇景观不计其数,但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其倾注了如此之多的情感因素,这也是吉林雾凇闻名全国的重要原因。

掌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 课题名称 掌声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 小儿麻痹症 忧郁 文静 3个词语。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朗读的乐趣。三 教学重点 知道 小儿麻痹症 忧郁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雪儿》教学设计

5雪儿。教材分析 雪儿 这篇课文讲述了 我 为受伤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课文字里行间表现了 我 对鸟类的爱护,流露了 我 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文本内容感人,情感真挚,是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从中感悟到人与动物和谐之美的好教材。我自以为本课的教学,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取...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案。学校 姓名课题基础性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发展性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手段。学科12.荷花。语文。年级班课时。三二第一课时。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作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