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测量》教学设计。
星火完小。李明莉。
教材简介:测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科学**中的测量大体涉及测量工具、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几个关联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为本课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而本课的科学知识学习又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机会。
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及相对应的测量单位。
2、学会用一些常见、常用的工具进行各种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能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两根小棒,多个各种透明容器、量杯、量筒、秤、身高体重计、软尺(直尺)、温度计、网格纸。
教学难点:估测树叶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根长短接近的小棒,摆成“ㄒ”字形,提问:哪一根小棒看上去比较长?
2、谈话: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直接把小棒放在一起进行长度比较,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3、出示用不同容器装一样多的水,提问:哪个容器里的水多呢?
4、谈话:你又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将两杯水倒进同样容器中,可以比较出哪一杯水多,或者用量杯、量筒进行体积测量)
5、小结: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才能够使我们的判断理准确、更有说服力(板书:课题—测量)。
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
1、(任意选两位同学)提问:他们俩谁的个子高?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用比较的方法能测量出来吗?
2、讲解:要想进行精确地测量,就要使用合适的工具。你知道哪些测量工具?请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吧!
3、我们的课本第59页给我们也介绍了一些测量工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些测量工具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给我们讲讲它能测量什么?(学生不认识的教师作补充)
4、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杯子能装多少水。
1)介绍量杯、量筒的单位。
2)介绍量杯、量筒的使用注意点。(液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把量杯、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读书时视线要保持水平,防止掉落、碰撞等)
3)各组操作测量。
4)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5、实践操作,分组轮换测量物体质量、同学的身高体重、课桌长度、水的温度、测室内气温等。
1)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要求团结协作,记好数据并带上合适。
的单位。2)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3)评选出最佳测量小组。
三、介绍珠峰高度测量结果的变化。
测量一些有规则的物体,可以使用这些规则的工具,如果测量一些不规则,不断变化的,无法接近的物体如珠穆朗玛峰呢?就要用高科技测量工具、纳米测量技术、gprs定位等测量了。
1、讲述:2023年5月22日,国家测绘局派出的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对它的高度进行了实地测量,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4.43米,而在30年前,即2023年,测量出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是8848.
13米。
2、提问:同学们是珠穆朗玛峰变“矮”了吗?
3、如果再过30年,再测一次,我认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会是8844米吗?
四、介绍古人用漏刻和沙漏测量时间。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现代人研究制造出了先进的测量工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是优秀的,他们在古时候就会用漏刻和沙漏来测量时间。我们看课本第60页一起去了解一下。
五、介绍估算测量法。
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确地测量,有些事物却很难被精确地测量,也有一些事物没有必要那么精确地测量,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测量。
估测树叶的面积。
1)介绍用画格法估算树叶面积。
2)学生在画有格子的白纸上测量树叶面积。
六、课外延伸。
一根玉米棒究竟有多少颗玉米粒,重多少克?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假设每亩地里种植5000株玉米,每株结两根棒子,你能用这样的方法估算出1亩玉米地的产量吗?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测量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明白了判断某个事物时不要仅仅只靠感官,更多的是要进行实践操作,用科学的思考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测量教案
测量 教案。教学目标 1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用工具测量的精确性 必要性以及实际生活中需要精确测量的意义。2 了解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3 通过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了解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测量。2 了解估算及方法。教学...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测量
测量。教学目标 1 用尺 量筒 天平 温度计 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2 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活动 1 两条线是否是直线?2 两个物体哪个比较重?3 哪个容器里的液体多?2 学生研究后汇报。3...
三年级科学下册测量2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测量。一 设计思路 测量 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中的第二课。之于科学 测量与观察一样,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手段,是孩子所需掌握的必要 技能。教材在各册末尾设计这类教学内容,意在进行 过程与方法的集中训练。测量能力应包括两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