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五。
教学目标。1、认识“移、柴、易”等10个生字。会写“挑、折、满”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移、柴、易”等10个生字;线、绳的指导。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又是讲什么的呢?请翻开语文书第83页,指名读单元导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5》。《识字5》收集了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板书:谚语)
3.简单介绍谚语。(课件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你们还记得吗?背诵气象谚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落实目标2、正确地朗读谚语。)
1.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认真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读书的节奏。
4.齐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落实目标1、认识“移、柴、易”等10个生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请把书本放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
2.说说在读音上,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在读音上要注意的地方。)
用**车的方式重点读一读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柴、折、搓、绳)
3.如果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把生字读准确吗?(自由读、指名读、**车读)
4、师小结:通过这么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我们记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计谋广”。(卡片同时出示:人多计谋广)
5、游戏巩固生字:踩地雷。
6、完成课堂作业本35页第二题。
四、再读课文,体会谚语的意思(进一步落实目标1、认识“移、柴、易”等10个生字。同时落实目标2中的流利地朗读谚语。)
过渡: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团结力量大)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课件出示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
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落实目标3、激发孩子积累谚语的兴趣。)
1)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树多成林不怕风。)
3)出示“搓绳”的画面。(线多搓绳挑千斤。)
4)众人抗洪、抗震图。(人心齐,泰山移。)
5)百花齐放的情境图。问: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
(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五、书写生字(落实目标会写“挑、折、满”等8个字。)
1.出示“斤”与“折”。
2.观察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4.师范写“折”,把“斤”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体左窄右宽。
5.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动笔书写。
六、作业。1.认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选做:制作一张谚语卡,把它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识字5(谚语)
团结力量大。
小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1.指名读。2.齐读课文。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 团结力量大 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课件出示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 落实目标3 激发孩子积累谚语的兴趣。1 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2 大片...
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 识字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意思。2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3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理积累谚语的愿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认识 移 柴 易 等10个生字 线 绳的指导。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课时 1课时。...
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材分析 识字五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语言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给人的启示却很深刻。谚语句式虽长短不一,但读起来琅琅上口,适于朗读,便于积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3 培养积累谚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