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第一课时初备教案

发布 2024-03-03 02:50:06 阅读 7608

《词五首》第一课时初备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也称曲、曲子词、乐府、诗余,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阙)和(下阙)。第一首词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介绍作者及“花间派”

1、作者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2、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二)词的大意。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栏眺望。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频洲,不由得愁肠寸断(三)词义**梳洗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又带着一丝忐忑!

独倚望江楼。

一个“独”字写出了孤独落寞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人影不见,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肠断?(四)、小结形象刻画。

动态切盼重逢之情。

静态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景物描写。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孤单寂寞,盼归心切④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五)、问题**。

读了这首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内容或情感?

答案:此词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

六)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第二首词。一、原词。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她的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是。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后期多(悲叹)身世,(例如:本文)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

以深刻的影响。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三、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四.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游赏,只怕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的沉重的哀愁。五、**。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在地上残留着花的芬芳。说明已是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

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悠悠)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六、**。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的描写。答案: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日晚倦梳头。”呢?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3、“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她她怎样的心情?答案: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的表达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

4、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答案: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浓郁的忧愁。

6、作者内心浓重的愁绪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无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作者用形象的说法形容愁苦之重。

七、小结。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衬出风之狂暴。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欲语泪先流。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八、随堂练习1、背诵并默写。

2、再写出几首描写愁绪的古诗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诗词五首教案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3.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陶...

九上词五首第一课时

隆中对 教案。诸葛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学习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 主次分明的说理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诸葛亮在青年时代就有远大抱负 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并从中受到教益,立志早日成才,谱写青春华章。教学重点 学习积累一些...

《词五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试问女子愁几许?望江南 和 醉花阴 教学设计。新登镇中学九年级语文组吕莉。教材分析 望江南 和 醉花阴 都出自于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词五首 这一篇课文中的五首词按年代的先后编排,但实际上每首都是独立的。按常规一首一首教,学生兴趣不大。若把五首词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都与愁有关,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