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制人:审核人:执教人执教日期。
课题:《柳永词二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学习过程。课型:新授课。
1、把握节奏范读《雨霖铃》。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2、疏通字词。
四、三轮诵读,缘景明情。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选择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意象:作用:
2.哪些句子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情?上片: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
一、文化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
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三、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下片:小结:
五、四轮诵读,吟咏诗韵。1、品味语言。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如何表达感情的?“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
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的艺术手法。
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
2016级语文学科教学案编制人:审核人:执教人执教日期。
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
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2、把握技法。
写作特点一: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虚实相生。
六、拓展阅读。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七、课堂练习。
1、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骤雨:急雨歇:停。
b、都门:京城门外帐:通“畅”痛快地喝c、无绪:没有心思执手:手拉着手d、沉沉:深沉经年:一年。
2、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起首三句写离别之时,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
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了”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这样更可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凉风吹拂杨柳。
3.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4.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
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5.默写《雨霖铃》全词。
《柳永词二首》第一课时
柳永词两首 教案。教学目标 1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2 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3 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4 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5 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
喇嘛甸中学导学案。年级 初三学科 语文。课题 诗经 二首主备人王志超备课2011.9.6时间。课型预习展示节数1授课时间。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 诗经 日常生活中能以 诗 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 诗经 三百篇之首的 关雎 二 学习 关雎 1.了解 诗经 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古诗二首。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注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