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乘方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2 00:00:07 阅读 7695

湖川初中朱孟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了解乘方概念的产生过程;

2.掌握乘方与幂的表示法,理解幂的符号法则;

3.学会相同因数的乘方与乘法的互相转化,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以及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乘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表示和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1)如图1,正方形的面积为5×5,是2个5相乘。

2)如图2,立方体的体积为5×5×5,是3个5相乘。

若6个5相乘,算式是5×5×5×5×5×5

那么相同因数相乘,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呢?

二、交流对话,**新知。

1.规定:相同因数相乘,可以只写一个因数,而在它的右上角写上相同因数的个数。

例如:5×5=52,5×5×5=53,5×5×5×5×5×5=56

一般地,在数学上我们把个相同的因数相乘的积记作,即。

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叫做底数,叫做指数,读做“的次方”或“的次幂”

如,, 反过来也成立,如,然后请学生分别说出上面三式中的底数、指数和读法。

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必须添上括号。

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1=5,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平方,如52可读做5的平方或5的二次幂;三次方也叫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或5的三次幂。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讲解例1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并归纳符号的处理)

计算:(1) (2) (3) (4)

注:计算时提醒学生先把要求的式子写成几个相同因式相乘的形式,把问题转化为多个有理数乘法的计算,底数是带分数的要化成假分数,待熟练后,可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从上面的计算中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幂的符号规律。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都是1,-1的奇次幂都是-1,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模仿练习,教师作点评)

2.讲解例2 计算:(1)(2)(3)(4)

教师讲评时要先让学生分清每一题中有哪几种运算,然后按照运算顺序逐步进行计算。

说明:上例是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后算乘除;如果遇到括号,就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四、课堂小结(可与学生一起归纳)

1.乘方是一种新运算,它是一种特殊的乘法,特殊在因数相同,当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写成幂时底数要加括号。

2.在进行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顺序。

3.至今已学了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结果分别是和、差、积、商、幂.

五、堂堂清检查。

六、布置作业。

有理数的乘方 第一课时 导学案

2.9 有理数的乘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学习重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 幂 底数 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导学提纲 一 自主 1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2 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5 把一张...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清塘铺镇中学黄晓云。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在对小学平方 立方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 学会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 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 的...

有理数 第一课时

科目班级姓名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主备教师审批 有理数 第1课时 导学案。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了解集合的概念。2.通过有理数的学习,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能力。3.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回顾已学知识,首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