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授课课时授课章节名称。
授课时间授课形式。
六国论》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2、掌握虚词“以、为、而、之”实词“兵、亡、速、向使、礼、
教学目的劫”
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
教学重点理解它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
使用教具。板书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概括介绍本文。
1.知人论世: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后来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六国论》是《权书》十篇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
2、解题: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说理为主。“六国论”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3、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造成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
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二、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注音。
赂lù秦六国互丧sàng率shuài赂秦耶yé小则获邑yì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
无厌yàn草芥jiè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悲夫fú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苟gǒu以天下之大。
三、诵读第1段1.诵读的准备。
停顿:“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语气:破灭之道也(肯定判断)
补充史实:秦灭韩为前230年,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互丧”,先后相继灭亡。
“率皆赂秦耶”:设问兼反问。提出此问的根据是齐、赵、燕三国未赂秦。⑤“盖失”两句,用解释语气读。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2.诵读练习及检查。
要求速背,只用3分钟(包括检查),因为前面正对此段的理路作过分析。3.归纳本段大意:
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四、诵读第2段。1.
诵读的准备。(1)补充注释。
“秦以攻取之外”——秦在攻占土地之外。以,同“于”(让学生从旧课文中找出例子:“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中的“以”)。以,当释为“在”,课文注为“用、凭着”,误。
“较秦之所得其实亦百倍”——较”,直贯全句。“所得”,指受赂得地。“百倍”,极言其多,不是确数。
全句意即秦受赂得地为攻战得地之百倍,诸侯赂秦失地为战败失地之百倍。③厥——同“其”。先秦典籍中用得较多,以后不常用。
作者这里是有意用古字。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是形象的描述。秦在六国之西,不可能“四境”而至。
然则——承上发下语,这里用法同“然而”,跟“可是”大致相当。⑥判——形声兼会意。半,物中分。
理固宜然——按理说,本当如此,即俗语“理所当然”。
古人云——古人,指苏代。这话是对魏安釐王说的,当时魏安釐王接二连三地以地赂秦,苏代不同意这种做法。(2)找出本段中的论断(“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问:哪一个是主要的?(后一个。
)说明理由。(照应开头“赂秦而力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跟这个论断是什么关系?
(推论。)问:引古人语有什么作用?
(旁证。)2.分层练习诵读及检查。
①开头至“固不在战矣”。提示:注意排比句式。
行文先说事实后作论断。“则”,相当于“可见”。
“思厥先祖父”至“而秦兵又至矣”。提示:议**中亦可有形象的描绘。
对比“先人”与“子孙”,包含着对赂秦政策的严厉批评。“今日”“明日”,极言割地之频繁;“五城”“十城”极言割地之多。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至段末。提示:注意对偶句式、比喻写法。
3.归纳本段大意;论证“赂秦而力亏”的论点,指出韩、魏、楚三国灭亡的原因。
课外作业。1.背诵第段,准备诵读第段。
2.细读第3段,从中找出跟首段“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
教学后记。
《六国论》第一课时
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六国论 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 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 主张抗击 的思想。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1.帮助学生明确文章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式及论证的方法。2.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 六国破灭 的根本原因及作者的写...
《六国论》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六国论 第一课时。2 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和 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教学设想 由学生自主学习 六国论 中实词 虚词及重点字词的翻译,教师对于一些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明确议 的论点 论据 论证。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在...
《六国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高二语文审定 汪帮清编制人 李家奎编制时间 2009年9月21日。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加强诵读,体味文章雄辩的气势。2 学习课文第。一 二自然段。重点难点 1 积累文言实词,掌握词活用。2 学习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学习方法 诵读 讨论。知识链接 1 作者介绍 苏洵 1009 1066 字明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