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二框题

发布 2024-03-01 04:35:12 阅读 9643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

一、二框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2)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2)相互交融。

5、文化与综合国力1)影响2)启示。

二、检测反馈。

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之后,国内立刻掀起了“莫言热”,大家涌向书店抢书或者网络下单,多地出现一书难求的局面。业内认为,莫言获奖带动大家重拾文学热,提高阅读兴趣,是令人欣喜的事。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从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角度,说明重视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12分)

三、直击高考。

1.(2012·北京高考)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bcd.③④

2.(2012·广东高考)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b.①④cd.③④

3.(2012·广东高考)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bcd.①④

4.(2011·天津高考)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2011·江苏高考)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cd.③④

6.“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说明。

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走向繁荣的动力。

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④cd.②④

四、巩固练习。

7.韩国亚运会开幕式上没有出现韩国知名的运动员,而是一大批韩国的娱乐明星,如张东健、李英爱、李敏镐、金秀贤,还有全球家喻户晓的鸟叔。有人认为,韩国亚运会有利于实现韩国“文化立国”的战略。该说法的合理性是。

a.看到韩国的经济决定于文化b.看到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c.看到韩国亚运会是传播韩国文化的载体 d.看到韩国亚运会是以实现其“文化立国”为目标。

8.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文化的发展。

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b.②③c.①④d.②④

9.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从这部纪录片里,有人看到了美食,有人看到了乡愁,有人看到了传承,有人看到了国魂。这表明。

传统文化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bc.①④d.③④

10.2014年8月31日,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落幕。图博会期间,共达成版权协议4 346项,比去年增长18.5%。

其中,引进1 752项,同比增长11.1%,输出2 594项,同比增长24%,引进版权与输出版权比为1:1.

48,中文图书版权输出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一成就说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 ②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在创新和发展中实现传播和交流 ④文化产品走出去提升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3年9月5日至6日***主席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b.2013年9月3~5日,贵州中南部、云南、湖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c.2013年9月3日,教育部发布201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人获奖名单。

d.2013年9月3日,诺基亚官网透露,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12.2014年足球世界杯吉祥物是一只**造型犰狳(音qiú yú,俗称“披甲猪”,生活在巴西,濒临灭绝),它身穿带有“巴西2014”字样的白色t恤以及一条绿色运动短裤,让人联想到巴西国旗的颜色搭配,深受球迷喜爱,在世界各地热卖。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文化与社会第。

一、二框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答案。

一、检测反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也可以增添精神力量,有利于推动民族的发展。(3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读好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杜会发展。(3分)

3)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触,通过读书可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3分)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爱读书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

二、直击高考 c a b a b d

三、巩固练习 c a d d c a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形式或现象 范围 文化的力量 作用 一 文化的含义。1 从内涵与外延角度来理解。注意区别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和我们所讲的文化。2 从特点上来看 1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物质现象 政治和经济现象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对纯自然现象 3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学的课程 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文化的存在。我们经常听说某某是 文...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学科 政治必修3 编号 1 时间 2012年9月班级 组别 姓名 课题 文化与社会 编制人 杨家林审核人 高一备课组下科行政 刘彦 一 考纲。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二 命题趋势 主 客观题都可以考查,尤其要注意 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