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
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⑦园林雕塑。
abcd.①②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bcd.①②
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提示了。
a. 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 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d.国际竞争的实质。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8-9题。
6. 东晋画家顾恺之物《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7.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 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8. 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 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b. 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 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9. 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 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0.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1.下列有关文化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b. 凡是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阻碍作用。
c.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对个人的成长起作用 d.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12.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13.世界五百强公司都非常注重员工的文化素养以及公司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诚信、尽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说明。
a.员工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收益 b.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c.公司的文化氛围决定了公司的收益 d.这些公司是浪费资源,没多大的效果。
14.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15.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6.与以前相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了新的表现,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对别国进行文化侵略,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
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共同对未来的期盼。据此回答21-23题。
17.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a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8.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的节日,这不仅仅是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
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1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国的民族文化 d.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0.(05济宁)2024年7月15日至21日,“雪域明珠,中国**文化周”在香港举行。广大香港市民可以通过**100块展板、500幅**不同历史时期的**和60件文物全方位了解西孩自治区的文化与风貌。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21.2024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2.2024年,日本漫画**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的赢利。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3.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优秀文化。
①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①②c.②③d.③④
24.***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党和国家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因为。
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②③
25.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因为。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d.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非选择题。
26.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山东省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仍低于gdp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仍较低。2024年1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形式或现象 范围 文化的力量 作用 一 文化的含义。1 从内涵与外延角度来理解。注意区别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和我们所讲的文化。2 从特点上来看 1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相对物质现象 政治和经济现象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相对纯自然现象 3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学的课程 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文化的存在。我们经常听说某某是 文...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学科 政治必修3 编号 1 时间 2012年9月班级 组别 姓名 课题 文化与社会 编制人 杨家林审核人 高一备课组下科行政 刘彦 一 考纲。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二 命题趋势 主 客观题都可以考查,尤其要注意 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