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 2024-02-27 20:15:04 阅读 7993

这一节课的设计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是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着手的。

首先《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在上一节学习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金属的两条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材注意从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和稀硫酸等反应的不同,认识到金属的相关化学性质。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其次是关于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2、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盐溶液反应的规律。

3、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以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的介绍,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实验**法,结合启发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交流反思并总结→迁移应用,总之,一切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出发。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

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我是从创设情景、温故导新、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几个方面进行的。

创设情景:先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引出今天的课题。它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呢?

温故导新: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金属能与氧气的反应?你还能回忆起这些反应的现象吗?

镁条与氧气、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在以前的学习中做过,所以这节课就不重复实验,通过两张**让学生回忆当时的实验现象,巩固旧知识。金属铜与氧气的反应是在验证空气成分的时候学过,可以跟学生再描述一下其现象。

实验**一:课本上提到的金属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因为实验室中没有需要的铝粉,经过查阅资料我利用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用金属镁引燃,现象也很明显。我把这个实验定为演示实验,学生要注意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根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第一条化学性质: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同时,根据反应的不同剧烈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影响金属这种反应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需要适当的给学生以提示。

金属本身的性质、金属粉碎的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实验**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中我采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a组同学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b组同学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桌上我分别放了两种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稀硫酸,考察学生定量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实验过程开始时我对学生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注意实验的规范性;二是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三是注重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四是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根据实验完成学案中给出的实验**的填写。同时又通过**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

对于反应的现象如果学生不注意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酸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正好可以根据出现的情况来分析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因素,也能起到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注意到如何控制变量的作用。

归纳总结:金属的第二条化学性质: 金属+酸 → 盐+h2

同时回归到开始提出的“祥云”问题,提示学生火炬的外壳是金属铝。

根据金属与氧气以及酸的反应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与学生一起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一是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钾的活动性最强,金的活动性最弱。

二是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排在前面的金属,反应速度越快,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2.使学生掌握对比 归纳 构建物质类别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2.科学认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3.养成节约药品 保护环境的化学基本素养。确定本节的重难...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说课稿。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彭婷。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特点这六个部分阐述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介绍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则是本...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节课学习的金属是课程标准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之一,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基础。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 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气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