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 2024-02-27 20:05:04 阅读 259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彭婷。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特点这六个部分阐述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章介绍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则是本章的重点,这节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两部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掌握其判断依据。本课题是在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使元素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也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本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均已有所了解,特别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了解的较多,具备了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学生经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碳的氧化物及二氧化碳内容的学习,已具有了本课题实验**内容的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盲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实验、对比等方法研究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三)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全盲学生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通过观察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因此,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 展示**,****,加强理论知识的直观教学。

2. 利用补偿法鼓励低视力带动全盲学生动手实验,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3. 采用对比归纳法,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

四. 教法学法。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是在“学习情境”中通过“协作”和 “会话”自主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我将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过程为主线,培养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原则,进行教学。

2)教法学法。

在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时,主要采用提问法,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归纳,自主建构知识。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法。低视力学生按照普校标准进行实验。

全盲学生由于视力缺陷,无法观察实验现象,我将改进实验,盲生通过补偿法,触摸气球变化的大小,来判断实验反应情况。在学习置换反应的概念时,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法找出规律。同时整节课以鼓励的形式并采用多**进行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按: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实验**,学习新知——对比归纳,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的次序进行教学。

1)创设情景、温故知新。

展示两幅装饰品的**,向学生介绍有些不法商贩时常以黄铜冒充**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和纯铜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很难区分,那我们怎么才能避免上当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进入金属与氧气反应科学事例的回忆,通过教师的点拔分析得出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速度和条件不同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建立金属活动性顺序概念。

设计意图:以生活事例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实验**,学习新知

以问题“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为什么会变黑”引入,学生思考,教师分析:因为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随后进行实验**,**金属能否与酸反应。将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合理分成a,b两大组。a组低视力学生实验操作: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各加入约10ml稀盐酸;迅速将气球分别套在四支试管上,帮助全盲学生感知气球的变化。b组低视力学生实验:用稀硫酸代替a组中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分别请a,b两组低视力学生和全盲学生描述实验现象,a,b两组实验现象基本相同。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得出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与酸的反应最剧烈,其次是锌,然后是铁,从而总结出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3)学习新知——对比归纳。

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形成。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速度、条件所反映的金属的相对活动性顺序的事实进行对比归纳,充分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形成及其作用。从寻找金属与酸、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方程式的共同点,总结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以上学习,进行课堂巩固练习。一些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消费者,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帮他鉴别一下这枚银元,是真?是假?

学生可从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前面学习的化学性质讨论分析,设计多种方案,拓展思维。也为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学习埋下伏笔。

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继续学习化学的热情。

并布置适量思考题和作业。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我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本课的知识主线和重难点。

六. 设计特点。

1使课堂生活化。适当的引入生活事例,目的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化学问题。

2教学过程重视科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使学生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2.使学生掌握对比 归纳 构建物质类别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2.科学认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3.养成节约药品 保护环境的化学基本素养。确定本节的重难...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这一节课的设计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考虑的。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是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着手的。首先 金属的化学性质 是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在上一节学习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学习金属的两条化学性质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本节课学习的金属是课程标准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之一,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重要基础。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 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气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