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3.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
4.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
5.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
情不自禁。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1.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3.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
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
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
成功。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
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
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
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
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
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
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
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精彩片断。师:好,同学们,我们也来做一下书上的实验。(取出一只小玻璃瓶,7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口,找7位同学上台表演,交代清。
楚实验的方法,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如何合作取出彩球,并计算时。
间)(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7位同学上台做实验,其他同学边看手表边观察)
师:刚才这7位同学共用了多长时间做完了实验?
生:(齐声)12秒。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六》教案
练习6 教案。2 诵读与欣赏 马诗 学会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趣味地诵读。3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 与人对话。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和美...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夹竹桃》教案 1
夹竹桃。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 新词。2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 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4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难点。欣赏夹竹桃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看 题1 出示...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教案
感谢商校力透纸背的一句话 通过表达,学生也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让我找到了情与表达的集合点,交融点。这一次,巨大的改变,看来,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在表达上真是很有特点啊,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请同学们聚焦第四自然段,默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划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