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11-15 21:15:03 阅读 6227

教学设想: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阅读古代名著,掌握基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重点难点1.重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设想: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阅读古代名著,掌握基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感情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关键。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

1简介作者生平导入,并简要介绍封建科举制度,给学生以相关的“三要素”中的社会环境感知以利于下文的人物分析和课文理解。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由于。

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

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2.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

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

在鲁迅的**《孔乙已》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人物。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

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1)乡试(2)会试(3)殿试。

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

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

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二、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醺(xūn)癞虾螟(lài háma)阎王(yán)攥(zuàn)带挚(qie)啐cùi)簇拥(cù)侥幸(jiǎo)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酌:商量斟酌。

3.请同学简单复述**主要情节。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组内讨论并归纳交流后全班展示。参考: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一层(1段):写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第二层(2段):写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应乡试,遭到拒绝和辱骂。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第三层(11~结束):张乡绅拜会和胡屠户受赠。下面分法也可:

中秀才胡屠户“贺喜”(第1节)

中举前(1--4节)借盘缠范进遭骂(第2节)

断炊烟范进卖鸡(第3- -4节)

见报贴范进发疯(第5节)

中举后(5-12节)打贵人胡屠巴结(第6- -9节)

送贺礼士绅附势(第10-12节)

2、分析社会环境的特点(1)、范进的生活在中举前后有很大的改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分析书中的细节部分可以此板书:

中举前——穷困潦倒,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今(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欺贫爱富非。

昔趋炎附势比(社会环境)

中举后——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2)、提问:这篇**里的环境描写和《孔乙己》的有何不同?提示:

前者是直接交代社会环境,而后者是通过范进中举前后他身边的人对他态度的变化表现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3、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讨论并归纳: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嗷’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4、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提示学生可从人物中举前后变化,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入手分析。)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

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深刻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6、小结。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提问: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相关语句可从对人物的描写中找到很多。分析讨论并归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五、体会对比写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六、作业。1、读《儒林外史》,谈谈作者还讽刺了哪些人物哪些事,《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你还有什么感想。

2、掌握字词。

3.思考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 教案。仁怀三中赵卫红。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 的主题 批判封建科举制度。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 教学重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阅读...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范进中举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 儒林外史 学习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的写法。2 理清 的情节结构,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3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教学重点 1 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讽刺艺术。2 概括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 1 分析范进...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精品资料欢迎 范进中举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 儒林外史 学习通过对比和衬托表现人物的写法。2 理清 的情节结构,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3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社会的世态炎凉。教学重点 1 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讽刺艺术。2 概括人物的性格。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