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3-11-15 10:59:23 阅读 4806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刘**。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3年第07期。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的“姥姥”的形象。“剪纸”是本文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索,也承载着人物的情感。

沿着这条线,我们就可以走入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全文措辞优美,教师只要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牵挂。同时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的融融亲情,教学时可以充分地运用和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中潜藏着的情感。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作者、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过程。因此,潜心读文、品味语言特色、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密是高效对话的基础,触动情感、激活思维是对话的关键。

本教学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流程简约而清爽,细节处理丰满而厚重。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语言的乡土味。

3.学习段意串连法概括段意,抓关键词概括段意。抓重点句,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并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姥姥心灵手巧。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多**、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一、 了解剪纸,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分享剪纸的资料。

2.**欣赏,感知剪纸的形美。

3.教师介绍,认识剪纸的特点。

4.板书课题,揭示语言的风格。

师:“姥姥”是指谁呢?本文的作者笑源,辽宁人。

姥姥就是他妈妈的妈妈,在我们这儿称外婆,而北方人则称为——(生:姥姥),这带有明显的北方农村方言风格。在《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这类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剪纸艺术是一门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对于南方的孩子并不多见。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剪纸的资料,目的明确,只要求学生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特点,减少因为内容的陌生而造成的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

经课堂交流、画面欣赏、教师介绍,学生对剪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后,从理解“姥姥”一词的词意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文本语言的兴趣,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二、 检查自读效果,概括课文内容。

1.学习生字词,感悟乡土味。

全班交流圈画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谈理解。

集中呈现,借助诵读品悟语言特色。

小屯tún 劳作用场择zhái菜喂猪zhū 薅草庄稼jià人。

刁diāo难耍赖啃kěn食驮tuò着岂qǐ知敦厚清清爽shuǎng爽。

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呢?(词语散发着乡土气息)

2.再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指名学生分节读一至三自然,交流写作内容。

一至三自然段: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齐读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这三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至六自然段:“我”捂着姥姥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

自读七至十三自然段,体会祖孙之间浓浓亲情。

七至十三自然段:姥姥为我剪了许多牛和免,离开姥姥后,我很思念她。

谁能将这三句话连贯地说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回归词语,还原文本的乡土气息。

你们能不能选择这些富有乡土味的词语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出示:“姥姥住在是地道的___她剪纸她用剪纸拴住了我的童年。如今,在我的梦里经常出现那的剪纸声。”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小结:抓课文中的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质朴、慈祥的姥姥。这就是富有乡土味语言的魅力。

在这篇课文中除了词语,还有一些句子,也很有地方特色。找一找,划一划,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富有地域特色,对于学生来说既新奇又有挑战性。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减少了因为空间距离而产生的理解障碍。

概括主要内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中等生占有多数,学习段意串连法;优等生直接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练习说话,提高语言表达力;后进生之所以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选词填空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

三、 品读重点语句,再现乡土情怀。

1.小组交流富有乡土味的语句,谈各自的理解。

2.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指名读、齐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神”说明什么?

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子夸夸姥姥吗?(出示:你姥姥神了,剪___像___剪___像___剪___能___剪___能___

作比较,发现语言规律,进行随文练笔。

师: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大家读读乡亲们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猫和虎,母鸡与公鸡在形态上很相似,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师:姥姥除了剪动物,还会剪什么呢?(学生小练笔,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什么叫“准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列举一个例子吗?(弹琴、写毛笔字等)

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设计意图: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使用的凭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密,并进行语言训练。乡亲们的夸赞从内容到形式富有形象与韵律的生动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练笔过程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熟能生巧”的含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更加深刻;进行相关名言佳句的积累,则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储备。

四、 走近姥姥,设疑总结。

1.读重点句,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的认识。

2.读完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搞懂?

教师预设:课文的主人公是姥姥,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是带有贬义性质的词,作者为什么用在自己身上?怎样理解?

3.课堂总结:剪纸不仅扮靓了村庄,也扮乐了“我”儿时的记忆。

姥姥喜欢剪植物、动物、人物、器物,给企盼幸福的村里人剪了很多幅“喜鹊登枝”,但姥姥最喜欢剪的还是“兔子和老牛”。精美的剪纸承载者浓浓的祖孙情,仿佛一根丝线拽着长大的我,即使远在他乡,也时常梦归故里。对于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么多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解决,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讨论,实在搞不懂,让我们下节课再去感悟吧!

设计意图: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但是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在结课部分才回归文本内容,让学生借助文本介绍,认识姥姥的为人。

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再次梳理,下面的质疑环节也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责任编辑:陈国庆】

《姥姥的剪纸》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这位姥姥有一手绝活,那就是 剪纸。再读一遍课题。齐读 二 初读。1 请生对其质疑。2 带着疑问,生自由朗读课文,多 出示预习提纲 用快速阅读法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并思考 1 读通课文,读懂词语,思考课文为什么以 姥姥的剪纸 为题?2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姥姥的剪纸?3 姥姥都剪了些什么?3 生自由朗读课文...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12 姥姥的剪纸。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 熟能生巧 总剪手都有准头 这句话的含义。4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

姥姥的剪纸 第一课时

南京市察哈尔路小学蔡远梅。教学目标。1 识字学词。把文中易读错的多音字读准 把富有节奏感的叠词读美 体会它独特的表达效果 把带有浓郁北方气息的词读懂,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2 通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中栩栩如生的剪纸,承载着她对 我 的款款深情,从而理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