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
势特征。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二、说教法。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教学法。利用多**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三、说学情、学法。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的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课时为地形复杂多样,第三课。
时为山区面积广大。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
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新知。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四步:
第一步: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
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到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
第二步: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你能参照陆高海深表总结中国地势的特征吗?”接着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以上两个图老师利用投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的模型。
这种由形象、直观的颜色到地势高低,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
设计完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个特征,还有一个“呈阶梯状分布”如何引出呢?
第三步:我采用的是图示对比法。用课本图2.1和图2.2两张我国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得出结论:呈**阶梯分布。
三个阶梯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这是本节的难点,如何突破呢?我采用多**投影(中国地势**阶梯图)并结合列表比较法。
通过对三个阶梯的范围、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标明**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23页的活动第一题,并且要求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知识拓展应用。
我根据课本第23页活动三道题,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国情。
最后,根据泉州的地形、地势具体情况,让学生讨论对泉州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4、巩固小结。
通过多**对整节内容的知识网络进行小结。
总之这节课中,我是以“什么是地势——我国地势的特征—
我国地势的划分——我国地势的利弊——如何利用地势”这一主线展开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说”、“做”自己得出结论。并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地势和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亮点 1 导入有特色。用多 歌曲 歌唱祖国 同时展示我国各大地形区和河流 来创设情境,激昂的旋律,壮丽的景色,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增加了解,心中已丛生万般自豪!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形和地势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 高原 盆地 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 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2 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讲学稿
张家营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讲学稿。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执笔人 林迎春初审 审核 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过程目标 培养读图能力。掌握中国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地势 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2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