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对数)
苏佩妍(20072201342)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人教a版)》第二章第2节第一课时。在知识结构上,已经学习了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本节课为另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对数函数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在能力提升上,通过强调“对数源于指数”,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另外,本节课又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对数函数模型的一个基础,所以对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
2.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1.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计算的作用。
2. 通过对数与指数的互换练习,熟悉转化的思想。
1. 在对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背景中认识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互化。
难点:理解对数的概念。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 问题情境。(5min)
提问:在上节课的例题8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指数型函数.通过函数的解析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任意一个年头的人口数.哪一年的人口数将会达到18亿、20亿、30亿……呢?
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的演示来得到问题的近似解。
演示几何画板课件。
移动点a,使其纵坐标分别接近,观察这时的横坐标,大约分别为.04.即,大约经过33年、43年、84年,我国人口分别约为18亿、20亿、30亿。
引导: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从,,,中分别求出的值,也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这是我们这一节将要学习的对数问题。
];让学生从人口问题中感受到对数的现实背景,并引出对数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5min)
1) 对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请同学们把前面的人口问题中的时间用对数表示出来.,.
如,所以x就是以1.01为底的对数,记作。
2)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请学生观察指数式与对数式中,a、x、n的名称与位置有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用连线表示下列两式中字母的对应关系。
指数幂真数对数。
底数。上面的指数式与对数式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只是表示形式上不同而已,指数式与对数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 对数的性质。
提问1:在对数中,我们规定且,这是为什么呢?
在指数式中,为了使对任意实数都有意义,我们规定了;而当时,式子的值恒为1,但是在对数式中的值就是不确定的了,所以,在对数式中,我们和指数式一样规定了且.
提问2: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我们知道,,这反映在对数中是怎样的性质呢?
由于,所以在对数中必须有.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对数的一条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提问3:在指数式中我们知道:,,这反映到对数式中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对数的另一条性质:,.
]:让学生明确指数式与对数式中a、x、n三个量之间的同一关系,理解对数定义。
4) 两类特殊的对数。
由于我们实际应用的十进制记数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记作.
另外,在科学技术和工程计算中常使用以无理数为底数的对数,以为底的对数成为自然对数,并且把记作.
3. 例题讲解(15min)
例1、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提问:指数式与对数式相互转化的依据?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使学生熟悉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
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提问:求x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的概念。
4. 课堂小结(4min)
1)为什么要引入对数?指数与对数有什么关系?
2)你已经知道对数的哪些性质?
]: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5. 作业(1min)
课后练习2,4
六、 板书设计。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一、对数的定义。
三、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五、例题讲解。
二、两类特殊的对数。
四、对数的性质。
六、小结作业。
1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一 一 提出问题。思考 p62思考题 中,哪一年的人口数要达到10亿 20亿 30亿 该如何解决?即 在个式子中,分别等于多少?象上面的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二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若那么数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叫做...
2 2 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及运算性质的证明。教学过程 一 实例引入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那如果改为那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对数 板入课...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一课时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一课时 授课人 郭淑仪授课班级 高一时间 9月日。一 教材分析。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 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 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2 通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