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学片段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3-04-18 21:15:28 阅读 4881

案例:《天火之谜》第二部分(即25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那里知道的?

生默读后发言)

生(1):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观察力极强的科学家。因为他在别人对雷暴恐慌不已的时候,却已经注意到雷暴和静电放电现象有相似之处。

生(2):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不迷信的人,别人都以为雷暴是神灵的火焰,神圣不可侵犯,可他却大胆的根据自己的推测进行实验。

生(3):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因为雷暴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人们躲,还来不及,而他却感于冒着被触电的危险,用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的秘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生(4):我觉得富兰克林是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风筝实验,成功地捉住了天电。

师:交流到这里,同学们肯定会被富兰克林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所感动,肯定会对风筝实验十分感兴趣,那么,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科学家来研究一下这个实验吧!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师:既然这是个实验,那么所需什么材料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在书上圈圈画画,找出实验需要的材料。

生读课文,一会儿有同学交流)

生:做这个实验需要一只风筝、一根细铁丝、麻绳、一段丝带和一把铜钥匙。

学生边说,教师边绘制示意图)

师:说得很完整,那么完成这个实验还需要怎样的天气情况呢?

生:除了这些材料,还需要在天气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个实验。

师:能联系课文说具体吗?

生:要求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并且过一会儿会下起滂沱大雨。

师:你读书很仔细。那么富兰克林是如何用上述材料,在那么恶劣的天气中完成实验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联系文中插图,练说实验原理。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同学们,对于风筝实验的原理,哪些地方你已经弄明白了,哪些地方你还没有弄明白,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生(1):我明白了铁丝、麻绳和丝带的作用。铁丝是用来吸收云中天电的。

麻绳被雨淋湿后能成为使电流通过的导体。丝带能使富兰克林放风筝时用手攥住。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上铜钥匙?

生(2):我还不明白,麻绳被雨淋湿后会成为导体,丝带淋湿后就不会成为导体吗?

师:刚才两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书上确实没有作解释,你们能否试着推想一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呢?

教室里格外安静,同学们都在苦思冥想,不一会儿,有个同学举手回答)

生:我从课文中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我可以推想出铜钥匙的导电能力是很强的,他可以大量吸收天空中的天电,从而证实他的推论。刚才第二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觉得麻绳被雨淋湿后会成为导体,丝带淋湿后也会成为导体的,因为我从课外书中学到:

雨水是一种可以导电的物质。所以我想凡是被雨淋湿的物体都可以导电,只是导电能力大小不同,可能丝带的导电能力差些。

生刚说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多有道理呀!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富兰克林那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下面,谁能对照老师的示意图,完整地说说这个实验的原理呢?给大家一些时间,做准备。

生:交流。师:风筝实验顺利完成,人们已经不相信类似上帝的怒火这种说法,那么对于曾经讥笑、讽刺富兰克林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自称是有学问的人们,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们肯定会十分惭愧,觉得自己很无知。

生(2):他们肯定会十分震惊,因为他们很难相信富兰克林会用这么危险的实验去证实他的推论,而且最终推论被证实。

生(3):我觉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通过这个实验明白,其实有些自然现象并不可怕,它们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并被利用的。

反思:1) 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迷信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再如,学完风筝实验的过程,谈谈别人对此的想法,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

2) 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五年级小学语文《天火之谜》

潘渡镇中心校2016 2017学年度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单元及主题 第六单元19课 天火之谜 主备人。潘渡镇李楼小学刘艳丽。第1课时。共2课时上课日期。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 风筝实验 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学设计四

教育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 天火之谜 教学设计四。1 读课题。2 天火之谜指什么?板书 雷暴之谜 3 谁来说说雷暴 板书 放电现象 4 谁解开了这个谜团?富兰克林 师 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二 整体切入课文。1 出示句子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2 指名...

19五年级小学语文《天火之谜》

单元及主题 第六单元19课 天火之谜 主备人。程屯镇吕庙小学杨春凤。第1课时。共2课时上课日期。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 风筝实验 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 细致的观察 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