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教学目标。
的加减法。知识。
课型新授。1、能用学具摆出的加减的情形,会计算的加减法。2、能比较规范地书写的加减法算式。
能力情感价值。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声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
会计算的加减法并能规范地写出算式;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复习铺垫。1、口算抢答:
3+4=5+2=2+4=5+1=4+3=2+5=4+2=1+5=7-3=7-5=6-4=6-1=7-4=7-2=6-2=6-5=2、引导学生口答的组成。
置疑的提示:观察上题每组竖排算式,减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联系吗?
新授课。二、创设情境。
1、请8个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左边站6个,右边站2个。抽2个学生分别在排前和排后,都从左向右观察,各得出一个加法算式。
个人先站成一排,再把2人分出去,像前面一样观察,各得出一个减法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刚才做游戏时,其实用到了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方法来一起学习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新知。1、活动1。
1)引导学生自学第56页第一情景图。(小组活动)
自学提示: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2)让各个小组报交流所写的算式。(板书出学生汇报的算式)①从左到右观察,得出:6+2=8。②从右到左观察,得出:2+6=8。
用8可以分成6和2,得出:8-6=2,8-2=6。④根据到来的先后,提出:6+2=8。
把后来的和先来的合起来,得出:2+6=8。⑥根据总数是8,走了2只,得出:8-2=6。⑦根据总数是8,走了6只,得出:8-6=2。
3)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板书出以下四个算式:6+2=82+6=88-6=28-2=6
设置疑问:认真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活动2。
1)引导学生自学第57页第二幅情景图。
自学提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表示什么意思?(2)指导学生用圆片摆加法算式示意图。
先一边摆7个红色的圆片,另外一边摆2个白色的圆片,然后都从右边观察,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交换位置验证对方是否写对了。(提醒学生观察的顺序要相同)
两个算式都是由同一种摆图形的方法写出来的,为什么不同呢?你们也相互验证了,为什么不同呢?你们也相互验证了,都是对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让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
由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是面对面地坐着,都是从左到右看,两个人先看到的圆的个数不同,所以算式不同。圆的总个数怎么样呢?为什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7+2=9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3)指导学生用圆片摆出减法示意图。
要求学生像上面摆圆片那样相对而坐,先摆出9个圆片;然后将其中2个白色的圆片分出去,得出算式9-2=7;再从9个圆片中去掉7个红色的圆片,得出算式9-7=2。
4)让学生把结果填在书上的方框内。
5)比较-2=7这四个算式之间的联系。3、活动3:挖掘计算方法。
1)不摆学具你能计算-5的得数吗?同小组的学生相互议一议,说一说。
2)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结果填写教材第57页的方框内。现在大家学会了用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得数,这真是个重要的发现。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老师给的这些算式的结果吗?
拓展总结。四、巩固测评。
1、练习八第7~12题。2、游戏活动:找朋友。
知识归纳。板书设计组长意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组长签名。检查日期。
年月日。领导意见。
领导签字检查日期年月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9的组成教案人教新课标 5
标 5 课题。教学目标。的组成。知识。课型新授。1 进一步了解8和9的组成,并会写8和9的组成。2 掌握8和9的组成规律。能力情感价值。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掌握8和9组成的规律,会写8和9的组成。熟练掌握8和9组成的规律,会写8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7的数数和内容
第五单元 的数数和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 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 表示的实际意义及序数 2 掌握1至7的顺序 大小 组成,会读会写 3 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重点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掌握 的组成。难点 掌握 的组成。教具 主题图,计算器 直尺图 点子图 小棒 鱼图印刷体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连加连减
第五单元连加连减。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连加 连减的含义。2 使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 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连加 连减算式。3 通过操作 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有序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 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 连加 连减的计算过程。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2 观察以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