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运用其进行计算1.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
教学难点。2.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1.填空:1)十6=20;(2)20十=17;
设置情境。3)十(一2);(4)(一20)十=一6
引入课题。2.某地一天的气温是一3~3℃,求这天的温差。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多**显示温度计得到:
问题1:计算3+(+3)
分析问题**新知。
结论:3+(+3)=6
用彩色粉笔在3-(-3)与3十(+3)处画出着重号.引导学生观察3+(+3)=6与3-(-3)=6,从而提出猜想“减去一个数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相等的”:结论:3-(-3)=3+(+3).
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温差为6℃,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应效励.
思考与探索学生主动地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让。
设计理念。问题2:如何计算4-(-3),-5)-(5)呢?
问题3:计算9-8,9+(一8),15一7,15+(一7),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b)
例1即教科书第23页例4 .
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渗透化归的思想:
先请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然后教师板书规范解答。
让学生归纳一些。
之后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几道题目的计算,你能发现什。
运算的规律、特。
么?”征,有利于提高学。
结论:1,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生的运算能力。
解决问题。2,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
补充例题的作用。
例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
在于让学生体会。
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减法在实际生活。
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的应用。请学生思考后,解决此问题(可请一名学生板演)
想一想:8848米有多少层楼高?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24页的练习教科书2页例5
计算:(-20)+(3)-(5)一(+7)(这里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
再探新知。生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
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
习惯与意识。
采用加号的和的。
通过学生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
教师巡回观祭,作适当稍导(-20)+(3)一(-5)一(+7)=(20)+(3)+(5)+(7)=[20)+(7)]+3)+(5)]=27)+(8)=-19
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省略加号.
教师引导:式子(-20)+(3)十(+5)+(一7)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24页的练习。
小结与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你还有什么疑问?
本课作业。读法,旨在让学业生更好地理解加法混合运算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加法运处律来的方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加 减 乘 除混合运算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 减 乘 除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加 减 乘 除运算的法则及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教学重难点 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式子 里有哪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计算较简便?二 合作交流...
七年级数学上册1 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特色题赏析素
有理数特色题赏析。一 进制转换题。例1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而计算机使用的数是二进制数,即数的进位方法是 逢二进一 二进制数只使用数字 如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 2 1101 2 通过式子1 23 1 22 0 21 1 20可以转换为十进制数13,仿照上面的转换方法,将二进制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
有理数的加减。一 选择题 1.某天上午6 00柳江河水位为80.4米,到上午11 30水位 了5.3米,到下午6 00水位又跌了0.9米,下午6 00水位应为 a.76米b.84.8米c.85.8米d.86.6米。2.一组数 中,整数有m个,负分数有n个,则 abcd.m n的大小不能确定。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