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秋词 其一 导学案

发布 2023-03-05 16:27:28 阅读 6840

双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象。【知识链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

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歌中诗人选取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地分析,这样我们就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过程】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大意。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看法?

3.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4.赏析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角度提示:(1)词语的准确运用。(2)情景交融的写法。(3)文字所呈现的画面美。

5.请参看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散文化笔法扩写《秋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扩写:

我站在窗边,近看庭院。已是暮春三月,又起风了!庭院的杨柳在摇荡,柳絮在纷飞,柔枝在飘荡。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上的杜鹃,声声泣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这一切,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思绪便在这轻柔的风中缓缓漾开。此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

王昌龄被贬龙标府。我站在窗边,远眺他乡。思绪趟过了五溪,那里已是大唐僻远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遥远啊。

我站在窗边,仰望苍穹。广漠的天空,一轮孤月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独望的人儿——我,此刻,多么牵挂万水千山之外的朋友啊!

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自己,一半分给朋友。

6.通过学习,请比较刘禹锡两首《秋词》的异同。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u)人狂。

大意: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7.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秋词 其一 》教案 2

秋词 完成 语文助学 预习积累部分。相关课程标准 反复诵读诗词,读出诗词的韵味,思索诗词哲理。欣赏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诗词美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理解诗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读懂诗词,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词美的意境。3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秋词 其一 》教案 1

秋词 其一 登高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沉浸到诗歌的意境中,体验 景语 和 情语 积累欣赏经验。体会诗人对秋的情感。教师个性案。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1.掌握刘禹锡 杜甫的简要文学常识。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

七年级语文 下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1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课时2 二 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课时7 三丑小鸭 二课时10 四诗两首二课时14 五伤仲永 二课时18 六黄河颂 两课时22 七最后一课 两课时26 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2 九土地的誓言 一课时36 十木兰诗 二课时40 一一邓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