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学案 导学案

发布 2023-02-27 18:39:28 阅读 8869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学案)

文本导读名师引领。

学习纪要】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来说,教材编写者将它编入人物(且均为“不平凡的人物”)单元,很显然是希望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将它当作一般的文言文来对待,而应紧密围绕人物来作文章。从阅读的本质来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要从文字作品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与作者建立一种人与人的精神联系,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实施精神上的交流,从中促进自己的成长或发展。那么,这则小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给学生的感悟、启发,将有力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或发展。

这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就很难说有对新课标新教材的深入研究。当然,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一并加以重视。如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总之,力争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注重对文言字词的积累与运用;体察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对人物的分析能力,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从文中得到启示。

文体感悟】走进作者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北宋陕州下县(今山西夏县)人。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其他著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和《稽古录》。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2024年的历史。参加编写的还有史学家刘放、刘恕、范祖禹等人,所有文稿由司马光整理、删削、润色而成。

《资治通鉴》体例严整,网罗宏富,文笔简洁流畅,博约得宜,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史学名著。人们可以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写作背景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江陵。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最主要的谋士,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

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 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内容结构 第一层(“初”……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结友而别”),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 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文章记叙孙权劝吕蒙在军务繁忙中读书的故事,说明学习很重要。

写作特点 .本文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学习,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2.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文章中心

文章开篇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从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入手劝说,吕蒙借事务多推托。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辞,说明没有理由不去学习。文章开篇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可揣测吕蒙曾无“才略”,与后文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转变。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师生互动合作**。

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创始者。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吴国有名的谋士。

2.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

人物对话。3.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4.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刚开始以军中事务繁忙推脱,在孙权现身说法的规劝下,接受了建议。辞学-就学。

5.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6.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局部突破 1.请谈谈你对下面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

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

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揣摩下面。

句子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3.说说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什么区别?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 对两个成语典故的理解。

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磨。刮目,擦亮眼睛。相待,相看待。

积累运用拓展演练。

一、同步练习。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卿( )岂( )涉猎( )孰( )遂( )

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告诉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4)孰若孤(谁)

5)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6)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7)当涂掌事(当道,当权8)士别三日(分别)

9)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10)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11)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 (12)见事之晚(认清事物)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找出本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1)刮目相待(看):

2)吴下阿蒙:

5.区别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 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此书是一部体通史。

(2)司马光朝代家家。

(3)经指。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3)自以为大有所益4)肃遂拜蒙母。

8.下列各句中,相同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 ①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10.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卿言多务,孰若孤。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三、拓展延伸。

12.学了《孙权劝学》一文后,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2. (1)告诉 (2)推脱) (3)难道 (4)谁 (5)认为 (6)粗略地阅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马坡三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15 孙权劝学。备课人 白瑞国同备 满大鹏时间 2013年4月16日。七年级班组学生姓名。参考 当堂达标测试1.告诉 像 好处 于是 2.略。3.孙权 豁达 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 吕蒙 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 忠厚的长者。4.卿今当涂掌事...

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导学案

4.孙权劝学 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内容。2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预习导学。基础部分。一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我会利用...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语文教案 孙权劝学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009 11 24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 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重点 3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难点 4 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二 学习过程 一 朗读课文 1 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