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1

发布 2023-02-26 18:12:28 阅读 7510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理清文章结构:

(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3、**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

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

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2)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

写作训练: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盼春绘春赞春。

春之场景:春草:绿,嫩,多,细密,可爱,有趣;

春花:热闹,争先恐后;

春风:温柔,轻;

春雨:细、密、多,牛毛,花针;

迎春:舒活,抖擞。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春 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 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3 揣摩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二 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2 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3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春 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 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3 揣摩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二 过程与方法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2 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3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朱自清 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烘托 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及比喻 拟人 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4 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 教学重 难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