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三单元11课《春》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6 18:49:28 阅读 2371

11、《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感知内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3.揣摩词语,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1.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2.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

一、导语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只要你用心朗读,用心体味,你定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

春,也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认知性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yùn)酿( 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繁花嫩(nèn)叶。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2.感知性朗读。要求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思考: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你标出起止点,并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加以概括:

)春——(春——(春。

学生讨论,教师评价。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明确: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涵泳性朗读。深入到作品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其中意境。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不懂的词句举例: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体现急盼心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明确: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明确: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明确: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明确: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7)《春》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怀。

4.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要求: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四、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2.熟读课文,背诵第1-5段,鼓励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春 (散文)

朱自清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语句,要求说出理由。

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教师作相应的评点。)

比如:第1段:用反复的手法,描绘出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热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

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

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

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2. 研读小结。(板书)

1)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

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2)分层次写春景。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多**课件,展示春、夏、秋、冬或是大漠、山林等画面,配上一段轻**,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一段文字描绘景物,力求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2.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四、联读。五、布置作业。

1.仿照《春》写一篇《我看秋天》的文章,字数不限。

2.背诵全文。

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春习题二十

春 中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 的意思是 a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b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c 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 好计划 好希望。d 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1春

第一课 春 课标分析 1 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2 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 体会 揣摩 品味优美的句子。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散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例,激励学生细心观察 领悟大自然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写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以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春》教案 11

课题课型教学内容。春 新授课。总课时。两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1.了解朱自清及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教学2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揣摩文章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文章运用比喻 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