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教学设计 新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3-02-26 18:48:28 阅读 2213

春。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特点。

3、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揣摩词语和句子,体味文中大量的描写片段,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两课时。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2023年,逝世于2023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2023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2023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2023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二)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2023年至2023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掌握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2.解释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精彩在**。(要求“不动笔墨不动书”)

2.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3.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明确: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4.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画卷中的景。(关键词)

明确:草、花、风、雨、人们、山、水、太阳。

这些景物作者描写得细腻、生动,真像是一幅幅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我们可以给这几幅图画拟个名字吗?)

明确:(展示课件)作者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注意春草图前有个总括轮廓,引导迎春图,迎春还可由1段的内容引导)

5.课文的1段和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思路:围绕“春”,先写盼春,再描绘春天的一幅幅的画面。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最后赞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气勃勃的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6.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7.学习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

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继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赏析。

板书设计。春。

朱自清。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合作**。

1.学习春草图。

问题: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2)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春花图。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讨论并归纳: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2)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应怎样分?各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层:从开头到“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写树上的花(木本的花)。

第二层:从“野花遍地是”到本段完。

3.学习春风图。

1)“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讨论并归纳: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温柔;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这段文字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质疑:“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a“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b“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

c“(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4.学习春雨图。

1)“春雨图”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讨论并归纳: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d“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春雨的润物。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讨论并归纳: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

(3)**质疑:“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博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b“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5.学习迎春图。

1.**质疑: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讨论并归纳:由景及人,从天上的风筝写到地上的孩子;蜗居在屋子里一冬的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到人欢,舒活舒活筋骨,抖搂抖搂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春天充满着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2.**质疑:文章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三、主要竞争者分析。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答:“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据统计,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03全年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250.81亿元,按可比**计算,比上年增长11.

8%。第三产业的增速受非典影响而有所减缓,全年实现增加值3027.11亿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春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写景的基础上,表达对春的赞美。2 理解作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朗读带 老师范读 学生诵读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抓住春的特点,描绘了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迎春五幅图的生动形象语言。揣摩恰当使用比喻 拟人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1春

第一课 春 课标分析 1 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2 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 体会 揣摩 品味优美的句子。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散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范例,激励学生细心观察 领悟大自然 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写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以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 诗意盎然的 春 就是一曲 春 的颂歌 济南的冬天 山美,水美,树美,雪美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