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3、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教学难点:1、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2、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古代诗歌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二、背景介绍。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三、 作者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四、会读。1、教师范读。教师从节奏、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2、指名读。
3、小组齐读。
4、全班齐读。
五、感知。1、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对话,思考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理解诗歌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六、赏析。1、与作者对话,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等。2、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的淡定?
独坐”, 弹琴”、“长啸”
3、诗人感到孤独吗?
虽然人不知,却又明月相伴,诗人并不感到孤独。
4、全诗的写作特点?
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七、扩写。根据诗歌的内容,合理想象,改写成一篇的文章。
八、背诵。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合理,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重视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和审美情趣。
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
篁幽。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首诗选自《 》作者___朝代)的___他是。
三、对这首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相照”与“独坐”,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b、这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c、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d、“人不知”,有明月相伴,诗人感到无比孤独。
初中语文七年级《竹里馆》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竹里馆 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重新确定了朗读在古诗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 节奏等多层面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体验。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 赏为主。读 是酝酿一...
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学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外古诗鉴赏。1课时。课题课的类型。竹里馆 教学设计。讲读课。1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1 了解诗中写景 抒情的写作手法。2 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学会比较鉴赏的阅...
初中语文七年级《狼》优秀教学设计
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 狼 一 导入新课先请同学说说 狼来了 的故事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则有关狼的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显示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 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人,他一生不得志,十九岁参加科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