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感》(板书:夏感梁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说教材:
夏感》是一篇洋溢热情抒情散文,篇幅不长,语言优美雅致,行文调理清晰,作者立意新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情景,流露出对夏的喜爱之情。
王荣生教授说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感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这一篇课文虽然不长,但细细品读,我觉这篇课文值得教的内容非常多。结合本文特点和我对七年级学情的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描写夏季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的动词和精彩的拟人句,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对夏的喜爱之情。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品味文中生动的动词和精彩的拟人句,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心理和知识水平,我将“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修改的2023年修订的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主动积极的思维。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本节课教法上我准备采用1:朗读法。
要求学生读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的夏季”感情基调。读出梁衡散文刚健的风格。2.
点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思维,排除障碍,突破难点。3.联想想象法。
课文写夏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夏季自然景色的情境中。
叶圣陶先生说“凡教者必期达于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所以学法上我采用1.
朗读法,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2.合作**法,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此外,这节课我会采用多**辅助教学。
说教学过程。
教学重在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安排为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品味赏析---小结课文、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课文导入有许多方式,本课是一篇文质优美散文。首先用多**创设情境,展示我拍摄的几张校园中一年四季**,有玉兰花开的春季,有学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夏季、满地落叶的秋季,有白雪皑皑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寂静之音》,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从古至今一首首优美的描写四季的的诗句,让学生诵读,在学生美好的氛围中,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
并说明理由。在学生的热烈的回答中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在作家梁衡的笔下,夏季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对夏季抱有什么态度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梁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篇幅不长,我**优美的课文朗读,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夏季景色,让课文描写的绿色的树林、翻滚的麦浪、匍匐的瓜苗、弯腰劳作的农民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在听读后,带着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读课文。此后,**呈现问题:
“夏季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的?”师生明确第一段总写了作者对夏的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写了自然之夏、农人之夏。
师生讨论课文段落的划分,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共分三个层次,结构上是总分总方式,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最后提问:“在作者笔下,夏天是热烈、紧张、急促的,作者对夏天怀有什么感情呢?
”这样的教学流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进行的。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三、品味赏析。
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拟人句和生动的动词,王荣生教授说教学要教学生看不到的东西。我展示两句话:这是一篇动词使用精美的文章;这是一篇修辞使用精美的文章。
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例句:“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我问学生能否将文中的“凝”字换成“砌”,引导学生思考,师生讨论交流,“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凝”的事物是流动的,而“砌”是缺乏诗意的表达,显得生硬而且与绿烟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我要求学生去朗读这个句子,注意节奏的停顿,语气舒缓,我示范朗读,“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几份幽静和诗意。
备课中,我预设了“潜”、“扑打”“匍匐”等词,让学生充足的时间中,互相交流学习,品味这些词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采用了变形阅读的方法,改变句式,变文为诗,增加教学的情趣。例如我将第二段文字通过变形,成为一首精美的小诗,**呈现如下:
夏天。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淡淡绿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配上悠扬**,我先范读。再请学生自己朗读这首小诗,要求学生注意诗的朗读节奏语调,面带表情把小诗读得富有情趣。将朗读与语言品味结合起来,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感受到语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最后我让学生小结课文,想一想,通过本文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赏析文章的方法?带着作者对夏季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吧!
作业的布置有两道题,一是课下继续诵读文中精彩语句;二学习本文写景方法,用生动的动词写几句拟人句。作业布置体现了将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的纪念碑。板书设计我追求简介、直观、实用的原则。我把这节课的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呈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印象。
夏感。梁衡。
夏季的景色夏季的人物活动。
精妙的动词生动的拟人句。
对夏的热爱之情。
以上是我对《夏感》这篇课文的说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语文夏感
第13课 夏感 教案。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2 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3 体会作者对夏的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 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语言的品味 评注,感受字里行间对夏 对劳动者的赞美。2 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第13课 夏感 教案。夏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情感。2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3 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教学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 感受情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 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天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各...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教学目标。1 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2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 作者观察 描述景物的特点。第一课时 总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走过了秋天 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