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发布 2023-02-26 19:13:28 阅读 1607

教学目标。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第一课时(总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

第1页。的精品。(板书夏梁衡)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第2页。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第二课时(总课时)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练习二)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5.照应。三、比较阅读: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第13课 夏感 教案。夏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情感。2 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3 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教学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 感受情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 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天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各...

七年级夏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夏感 教案。课型 新授课。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 学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3 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 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 教案范文。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3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