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夏感》教案。
夏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3.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天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已见)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感》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感梁衡)
二、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1)字词积累:积累小册
2)教师范读:请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夏的图画;
3)学生领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学生合作、思考。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本文题为《夏感》,那文中突出的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借景抒情)
3、细读课文,合作**
这篇散文景色鲜明突出、情感自然强烈,这得益于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简单的加以分析吗?
明确:(1)、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2)、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3)、"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理由。
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
文言性语言:典雅精致
男性化语言:明朗刚性
三、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展示积累册:
四、情感迁移
夏感》全文正好六百六十六字,在我们的民族习惯中,"六六"向有和顺、如意、吉祥之意。梁衡同志正是凭借这为数不多的文字,给我们构筑了一个精美的世界。它,使我们想到玲珑的雅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
也许我们已经被它深深的吸引,那你能用你的语言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的"夏"吗?
五、课文拾"疑"
细读《夏感》一文,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表现的感染力,以及思想内容方面的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篇散文应当看作是一曲"夏"的赞歌。但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夏天的景象和色彩,却也给我留下了几点疑惑:
1、文中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这是否有点以偏概全?
2、文中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了?
3、刚刚割过的麦田里,怎么就有了棉苗,还有高粱、玉米,在南方农村生活的我们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学贵有疑)
六、布置作业
1、思考老师的疑惑;
2、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 2、体味作者感情
七、课后反思
板书: 夏感
梁衡 借)景抒)情
夏天的自然风光
总特点夏天金黄的色彩 (r) 热爱、赞美
夏天紧张的旋律
紧张、热烈、急促
积累册 一、作者简介
梁衡,2024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
二、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3.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唐代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4.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代苏舜钦《夏意》
5.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宋代苏轼《鹧鸪天》
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0.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宋代陆游《幽居初夏》
11.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元代白朴《天净沙?夏》
海滨仲夏夜(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我漫步沙滩,徘徊在我的乡亲朋友们中间。
我看到,在那边,在一只底儿朝上反扣在沙滩上的木船旁边,是一群刚从田里收割麦子归来的人们,他们在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今春,雨水足,麦苗长得旺,收成比去年好。眼下,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人们为这大好年景所鼓舞着,谈话中也充满了愉快欢乐的笑声。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教学目标。1 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2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 作者观察 描述景物的特点。第一课时 总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走过了秋天 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 ...
七年级夏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夏感 教案。课型 新授课。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 学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3 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 学习比喻句和拟人句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 教案范文。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3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