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表内乘法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教材安排了3个红点。第一个红点通过分6个竹笋,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红点和第三个红点是通过动手分实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 “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谈话:宴会上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
谈话: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两只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预设:学生提出该怎样分竹笋呢?
学习目标:1. 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61页第一个红点部分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分竹笋的?
二、自主**,合作交流。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随意分。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想法,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竹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
2)交流分法。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预设:哥哥3个,弟弟3个,理由公平;
哥哥5个,弟弟1个,理由哥哥的饭量大;
哥哥2个,弟弟4个,理由哥哥让着弟弟。
追问:哪种分法最特殊?
预设:学生找出3个和3个。
师圈出3个和3个。
谈话:为什么这种分法最特殊?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一样多或者公平或者同样多等等。
谈话:像这样每只都分到3个,我们说他们分的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数学上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追问:剩下的这几种分法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预设:因为它们分的不是同样多。
谈话:谁能再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生说)能再说说刚才我们分竹笋的过程吗?
2)巧设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谈话:竹笋分完了,忙坏了小猫和小猪。哪种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预设:学生找出小猫分鱼,各3条,同样多。
追问:小猪分西瓜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可做到平均分?
预设:学生会想到增加、减少、或切开一个等方法。
提问: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
小结: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平均分的定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等分的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动手等分。
尝试等分。谈话:平均分是个公平的好办法,小猴子们更着急,他们也想得到同样多的桃子,该怎样来分呢?每只小猴又能分到几个呢?赶快动手分一分吧。
展示交流:学生到前面展台上展示,边做边说。
预设:学生会4个4个的分,老师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3个4是12,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
谈话:看来你的乘法口诀掌握的很好,可以这样分。
教师课件演示4个4个的分。
追问其他方法。
预设: 1个1个的分,2个2个和3个3个的分,课堂上让学生演示,说出是怎样分的,分了几轮?学生说完后教师课件演示。
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4种分法, 发现1个1个的分, 2个2个的分,3个3个的分,4个4个的分,不管分几轮,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试一试。谈话:小猴子很高兴大家帮助了他们,瞧,他们带来了香蕉想分给大家,该怎么分呢?(课本p63)
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1)体验平均分。
谈话:这个时候小兔也急了,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谁来说一说每只小兔分4个是什么意思?并观察与前面分的这两种一样吗?
借助学具分一分,学生展示并交流:先从16里面拿出4个,分给1只小兔。
提问:为什么要拿4个分给1只小兔。
预设: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直到分完为止。
回顾分法。课件演示。
试一试。谈话:你会帮松鼠分松果吗?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在2号纸上圈一圈。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谈话:我们帮那么多的小动物分了食物,他们都很高兴,你学会了平均分,那敢继续挑战吗?
自主练习p63,分樱桃,蛋糕。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为什么是平均分。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谈话:这节课,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说说你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生活中**用到平均分”等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完成课本p63分糖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平均分。
3 3】一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6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几个? 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几只?
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几个?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几只?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的认识》说课稿
平均分的认识 今天我要讲的是 平均分的认识 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第60 62页的信息窗1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认识初始的。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以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
二上第四单元第1课时主备人王兴中心小学曹树群总第23课时。内容平均分 1 p7630 31例题 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新授课。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目标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具学具表达板书设计。理解平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均分1教案
泗阳县临河镇小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主备人。教学目标。张以军。表内除法 一 认识平均分1 使用日期。10月17日。课型。共计3教时。新授第1教时。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