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1 2导学案

发布 2022-12-22 01:12:28 阅读 8758

§1.2 运动的描述。

备课时间:2012.8.22 主备人:白凤国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上课时间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含义,会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知道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确定参照物和所要判断的物体,正确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难点:已知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能正确确定参照物。

学习设计】一、 讨论16页‘想想议议’。

二、 机械运动。

1叫做机械运动。讨论:你现在在做机械运动吗?

举几个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举几个不做机械运动的例子。

2.机械运动只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还有那些形式的运动?

三、 参照物。

.讨论:17页‘想想议议’

.回答:你现在在做机械运动吗?

.阅读课本17页下面两段话,完成:

叫参照物。2)以为参照物时,你现在是运动的。

3)以为参照物时,你现在是静止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由来决定的。

4.阅读课本17页最后一段话,完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一般也不同,例如: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以为参照物,则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为参照物,则汽车是静止的。所以一个物体既可以描述成运动的,又可以描述成静止的,这完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讨论:课本18页‘想想议议’

6.完成1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达标练习】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由决定。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是否在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的;若不发生变化,则这个物体是的。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

例如,教室的讲桌,以黑板为参照物,讲桌是的;以来回走动的老师为参照物,则讲桌是的。

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 。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是运动的,是以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是运动的,是以___为参照物。

4.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

5.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 b、乌云遮住月亮 c、树木在不断生长 d、气温上升。

6.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顺流漂流,此时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a、河岸 b、小华 c、河岸边的树 d、迎面驶来的竹筏。

7.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地球同步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1.3 运动的快慢。

备课时间:2012.8.23 主备人:白凤国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上课时间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 知道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

3.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求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正确的书写和计算。

难点: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求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习设计】一、 讨论完成,19页‘想想议议’

二、 速度。

1. 阅读课本19页,完成:

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 第二种是

2)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的是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2.速度的定义是。

1)由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写出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为。

用文字表示)

2)在物理学中,速度用字母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时间用字母表示,所以三者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公式变形:st

3)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4)速度的单位有和两个,二者的进率是。

5)课本20页图1.3-2,若指针指到80上表示。

6)课本20页‘小资料’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20页下面一段话,完成:

物体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运动和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运动和运动。

2. 讨论完成:21页‘想想议议’

3叫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直线运动。

4. 讨论:以图1.3-3乙为例,如何求平均速度?

1)200—750m段的平均速度。

2)全程的平均速度。

5.完成21页例题。

6.练习: 若火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从银川到北京用时12.5h,求银川到北京的路程。

7.22页‘想想议议’

达标练习】.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12.5s,在此过程中,他所做的是运动,他的速度是米/秒,这个速度是指它的 。

.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10s通过的路程是17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 ,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1.8km/h,乙为63m/min,丙为1m/s,比较他们的速度,则( )

乙》v丙》v甲 b. v甲》v乙》v丙》 c. v丙》v乙》v甲 d. v甲》v丙》v乙。

.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 )

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

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 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

. 下列所给4种物体,其中正常运行速度最接近60km/h的是( )

a.自行车 b.汽车 c.飞机 d.人造地球卫星。

.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要步行10min,小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

a.5m b.50m c.500m d.5000m

完成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测量平均速度。

备课时间:2012.8.24 主备人:白凤国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上课时间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知道如何求平均速度。

2. 用刻度尺能正确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能正确测量出小车运动的时间;正确算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理清实验步骤,能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顺利完成实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操作、记录。

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能发现问题。

器材准备】斜面一块(约1m)、挡板一个、小车一个、刻度尺一把(1m)、停表一块。

学习设计】一、 看图1.4-1并阅读课本23页上面一段话,思考:为什么算出的是平均速度?

二、 多读几遍‘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清实验步骤。

三、 小组成员轮流演示一遍,纠正错误的地方,交流成功的经验。

四、 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

五、 计算实验数据。

六、 小组讨论,分析数据,提出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七、 完成课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八、 课本24页‘科学世界’

达标练习】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2>.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型 课 课时 1课时。主备人 谢坤忠。备课时间 2015年9月3日 备课组 初二物理备课组。审阅 夏于江。学习目标 1 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3 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4 体验 长度间接测量的 过程。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五章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型 新课执笔人 顾敏审核人 物理教研组定稿时间 2012 11 29 第一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二 新知 1.当u 2f时,能成的 的 像,像距,应用。2.当f3.当u三 自学检测 一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把物体分别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 15cm 6cm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1 1导学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备课时间 2012.8.20 主备人 白凤国审核 八年级物理组。上课时间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7个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知道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2.知道时间的三个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用停表正确测量时间。3.知道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