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下

发布 2022-10-19 22:42:28 阅读 1982

婴儿期。

一、生理发展。

1发展的四个原则: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等级整合原则(技能一般是独立发展的,之后这些技能会整合成更复杂的技能),系**立原则(不同的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2神经系统的发展:

由于新生儿拥有的神经元数量巨大,远远超过实际所需要的数量,那些没有受到刺激而形成突触联系的神经元就会被消除,这就是“突触修剪”。

另一方面,神经元的体积继续增加,除了树突继续生长之外,神经元的突触会覆盖上一层“髓鞘”,有助于加快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

3运动技能。

每种运动技能的获得都是以前一种技能的获得为基础的,也为新技能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并不是割裂的,每一种运动技能的发展都是在其他技能发展的背景中进行的。

心理意义:婴儿对身体运动的控制的增强,对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运动技能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婴儿知觉的发展。

二、认知发展。

1皮亚杰:感觉运动阶段。

2语言的发展。

1)学习理论:

斯金纳(skinner)认为,语言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通过操作条件反射来完成的。其中父母的微笑、注意、拥抱和言语都会强化婴儿。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婴儿通过模仿会很快地学会复杂的表达。模仿也可以和强化一起促进语言的发展。

2)先天论:

乔姆斯基(chomsky)认为,人脑先天具有获得语言的能力,人们学习语言的能力会随着发育成熟而自动出现,婴儿学会说话就好像他们学会走路一样自然。语言发展是由一种受遗传决定的、与生俱来的机制所引导。所有儿童生而具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

3)交互作用观点。

交互作用观认为,学习观和先天观都有其正确之处,语言发展是身体成熟、认知发展、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先天因素塑造了语言发展的总体框架,儿童语言环境和他们使用语言的特定方式决定了语言发展的进程。

4)顺序。前语言交流、第一批单词、第一批句子。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早期语言有着泛化不足和过度泛化的现象。泛化不足指用词过于局限,一般发生在刚刚掌握口头语言的儿童身上。过度泛化指词语被过于宽泛的使用,过度推广了它们本身的含义。

三、社会性发展。

1埃里克森:“信任vs.不信任”“自主vs.羞愧怀疑”

信任……,这个阶段婴儿发展主要取决于照看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婴儿的种种需要。

自主……,在建立了信任感的基础上,儿童通过利用新的心理技能和活动技能,想为自己作选择、作决定。

2气质。3依恋。

都在上学期的复习里~

4情绪。1)自我意识情绪的出现:

除了基本的情绪,人类也能体验到派生的、更高级的情绪,包括窘迫、羞耻、嫉妒、骄傲、内疚。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自我意识情绪出现在18~24个月,这时婴儿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分离的、独特的个体。

自我意识情绪的获得也有赖于**的指导。并且,自我意识情绪对儿童与成就有关的行为和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2)社会性情绪。

婴儿的情绪表现与其解读他人情绪线索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参照”,在不确定的情境中,他们会主动从最信任的人那里寻求情绪信息来解释该情境。社会参照可以让婴儿比较自己对事件的评价与他人的评价。

5镜像自我。

自我觉知和“自我识别”,在婴儿自我识别出现之后,他们的自我评价、自尊也就开始出现了。自我识别也表明婴儿开始形成有意识的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也能促进自我调节,即儿童抑制冲动、管理消极情绪、调整言行举止为社会接受的程度。

幼儿期。一、认知发展。

1皮亚杰:前运算思维阶段。

儿童更多地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心理推理出现,概念的使用也有所增加。

1)符号思维。

前运算阶段的典型的特征就是“符号功能”的出现,使用心理符号、词语或者物体代替或表征一些不在眼前的东西。象征性符号功能是前运算阶段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儿童越来越善于使用语言。

主要标志“象征性游戏”或“假装游戏”

2)自我中心:不能采择他人观点。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相信,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们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自我中心”就是指难以从他人的观点看世界,无法区分他人的视角与自己的视角。——三山实验”

自我中心也造成了“泛灵论”的思维特点。

3)中心化:所见即所想。

中心化是注意刺激物的某一个方面,而完全忽视其他方面的过程。它是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一个关键成分和局限性。这种思维特征反映在“守恒实验”中。

守恒上的错误也反映了前运算思维最重要的非逻辑特征——“不可逆性”。

4)以外表作真实。

认为物体的外表就表明了其真正的样子。

2心理理论。

1)错误信念的研究:“欺骗外表任务中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信念”,“意外转移任务中的错误信念”

2)影响因素:一是生理因素,大脑、神经的发展,另一方面,正如心理理论的发展能够促进儿童参与社会互动和游戏一样,社会互动和假装游戏的机会也能够促进心理理论的发展。此外,不同文化看待心理理论的方式不同的态度也影响了儿童。

3皮亚杰与维果斯基。

自我中心言语”与“私人言语”

皮亚杰把幼儿的喋喋不休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是说给他们自己听的,不管别人懂不懂。认知的成熟和社会经验最终会让自我中心言语销声匿迹。

而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有助于儿童思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他们选择活动的路线,所以,它是更高级的认知过程的基础。幼儿在游戏时对自己说的话是“私人言语”,是为了帮助儿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这是儿童认知技能迈向自我调节之前的垫脚石。

相应的教育方式:皮亚杰把发展中的儿童看做是年少的科学家,鼓励儿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出对世界的独立理解;而维果斯基则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依赖于和他人的交互。鼓励**提供认知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这样能够**幼儿思维的发展和付出的努力。

二、社会性发展。

1幼儿心理性别。

心理性别定型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性别认同的发展,二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发展,三是行为的性别定型模式的发展。

柯尔伯格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性别自认”;第二,“性别稳定性”;第三,“性别恒常性”。

性别图式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根据性别图式理论,儿童很早就开始根据性别来对事件、对人进行分类,把自己的经验整合到性别图式中。在他们形成性别自认后,他们会选择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性别图式,用以加工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

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方面尤为重要,一是父母“接受-响应”维度,二是“要求-控制”维度。“接受-响应”维度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需要的支持程度和敏感程度,以及孩子满足愿望后是否对其表现出温情和给予赞扬。“要求-控制”维度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程度。

两个维度交叉之后,形成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

第一,“权威型”,最好。

第二,“**型”

第三,“放任型”

第四,“忽视型”

一方面,儿童的气质会与教养方式有交互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会影响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知觉。儿童的看法非常重要,关键因素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温情、支持、关心。

3游戏。1)游戏的社会性分类研究,把早期的游戏分为6种:

空闲行为;旁观行为;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无互相交流,但互相观察,互相模仿。

联合游戏,一起完成目标或者分享玩具,但互相之间没有策划分工。

合作游戏,出现指挥、策划、商量、规则。

2)游戏的作用。

首先,它帮助幼儿掌握与人平等沟通的方式。其次,在为分配角色和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谈判时,它给幼儿提供机会学习如何妥协。最后,社会性托词让幼儿可以表现出可能烦扰他们的情绪,也就提供了情绪理解、接受和给予社会支持的机会,从而发展信任感,甚至是与同伴的亲密关系。

经常玩假装游戏在认知发展、语言技能、创造性上都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游戏还能够促进健康的情绪发展,提供表达情绪、解决情绪冲突和面对挑战的机会。

学龄期。一、 认知发展。

1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

是以主动且恰当地使用逻辑为特征。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问题之中,不再只是受事务表象的影响。

2信息加工。

1) 注意:在学龄期,注意变得更有选择性、适应性和计划性。

2) 记忆:他们对记忆的原理会有更多的理解,这让他们能够使用记忆策略。

3) 元记忆:即对记忆的基础过程的理解,同样出现于儿童学龄期并逐渐改善。

4) 元认知:也被称为“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它指的是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认知调节。

3教育上,皮亚杰与维果斯基。

皮亚杰,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首先,根据儿童为学习而做的准备量体裁衣地制订教育计划。其次,要敏感地意识到个体差异。最后,促进以发现为基础的教育。

基于这些原则,皮亚杰认为应该让儿童自己探索教具,让他们能够在“做中学”。即使在正式的课程中,也可以嵌入主动学习。教师的任务是让好奇的孩子在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满足感。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