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1:36:28 阅读 3250

中国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简述3.1 认知发展研究。

在较早时候,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字词概念发展和儿童数学认知。朱智贤最早**了小学生字词概念的发展,他还领导全国协作组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刘范领导的一个全国协作组对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儿童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刘静和等人研究了儿童对数学中部分与整体的认知,认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小学数学概念和运算中的一种本质关系,是儿童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并据此观点编制了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教育实验,效果良好。最近一项由张华等进行的研究认为,儿童早期的数学认知能力包括数、计算、测量、空间/几何和模式认知能力五个维度岁儿童的数学认知能力结构具有稳定性,且男孩女孩早期的数学认知能力结构模型具有一致性。这为进一步从动态角度考察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过程奠定了的基础。

此外,在儿童的推理与分类、时空概念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元认知方面的研究。研究者尤其关注元记忆及元认知监控等方面。一些学者研究了元记忆在各个年龄段发展情况,如左梦兰等的研究揭示了年幼儿童的元记忆特点,发现大部分幼儿园的儿童不能说清楚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儿童对自己记忆效果的评价准确性在入小学后才有了明显的发展;儿童从小学开始能够意识到有意义材料易于记忆。

还有研究者比较学习困难儿童与非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特点,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水平明显偏低。施建农对超常儿童和常态儿童的记忆监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在回忆量上比常态儿童更为优异,更重要的是,前者在记忆速度和记忆组织上发展得比后者要好;儿童的记忆和记忆监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但作为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速度与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作为元记忆的组成元素,记忆组织和记忆监控之间有显著相关。据此,他认为儿童在元记忆方面的差异反映了其认知水平的差异,元记忆可以作为鉴别超常儿童的一项指标。

桑标等人研究了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早期元记忆知识发展情况,结果表明,5-7岁儿童是元记忆知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一年龄组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总体水平都显著地高于低一年龄组的儿童;超常儿童的元记忆知识水平均与高一年龄组的普通儿童基本相同,与超常儿童发展的单一优势模式相吻合。还有一些研究者考察了元认知与学习成绩、儿童人格、问题解决、智力发展等的关系。目前而言,关于元认知的**已较为全面,一些结论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核心领域(core domains)的认知发展研究。儿童的物理理论(n**e physics)、生理理论(n**e biology)和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or n**e psychology)等朴素理论被认为是认知发展的核心领域的基本理论,履行着框架理论的功能,具有为具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系列准则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者给予这个热门研究领域以高度重视。

其中以心理理论方面居多,涉及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模式、儿童早期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儿童欺骗/说谎的研究、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心理理论的文化差异及心理理论中的情绪理解等内容。比如,邓赐平考察了幼儿表现的任务特异性及材料刺激的影响,发现幼儿的表现存在任务特异性,特殊领域知识习得观的解释效能似乎优于表征缺失理论;邓赐平等还通过研究发现,若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程式知识对幼儿关于错误信念的认识、假装-事实的区分和假装者信念的推测影响显著,而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言语能力对幼儿在各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的影响不显著。刘明等研究发现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差异与他们的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某种密切关系,但心理理论的发展与社会行为发展的不同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关系模式。

徐芬等人发现,幼儿心理理论水平与抑制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还有的研究考察了心理理论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心理理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等。婴儿物理因果感知能力的发展及幼儿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也成为受到关注的课题。

以上这些研究既验证了国外一些理论家的论断,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发现。但在物理理论和生物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多。

自从皮亚杰的理论传入中国后,一批发展心理学工作者在学习掌握其理论和方法后,除进行理论方面的**外,开始进行重复或变式研究。在理论方面,左任侠和刘范两位前辈贡献良多;李其维教授在这方面钻研颇深,除在学术刊物发表大量有关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外,还写就专著《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系统阐述了皮亚杰的理论。李其维远访日内瓦皮亚杰档案馆,与该馆馆长j.

voneche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24年voneche应邀来中国讲学,系统介绍了皮亚杰的理论尤其是皮亚杰去世后其理论遇到的挑战和皮亚杰追随者的应对以及新皮亚杰学派。从实证研究方面看,有些结果与皮亚杰的结论基本一致,但亦有不少研究表明儿童的反应除年龄因素外,还受到诸如材料性质、作业类型、实验条件、指导语、儿童已有的经验及文化背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这样就很难将守恒、分类作为一般指标,认为它们必然出现于某一年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更倾向于支持领域特殊性观点而非如皮亚杰理论反映的领域一般性观点。甚至有人怀疑儿童认识发展阶段论,认为并未有明确可区分的发展阶段。

但总的来说,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观点在中国并未受到明确的反对,而中国发展心理学者更倾向于认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的皮亚杰研究还在继续进行着,近段的一些研究关注了皮亚杰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注重将皮亚杰的理论置于众多认知发展理论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的确,作为发展心理学家,谁都“不能绕过皮亚杰”。

相对而言,中国发展心理学界对社会认知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中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考察了认知观点采择,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进行了比较;二是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了小学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对友谊理解的影响因素和友谊关系的认知结构及其年龄差异等方面。

近来,有人对中小学生社会认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将其与非社会认知进行对比,揭示了中国中小学生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另外,对于儿童心理洞察力的研究正逐步展开。庞丽娟等人提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有5个主要特点,即: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