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1:32:28 阅读 7420

房展心理学。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1、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1、视觉复述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

2、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弗拉韦尔认为元记忆是对记忆的认识,特别是对不同记忆任务和不同记忆影响下的记忆要求以及在相应调节下改善记忆的策略的意识。

3、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词的符号功能、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4、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认为这一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运算思维:是一种内部的认知活动,它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它是可逆的、守恒的,并能协调各种活动成为整个运算系统。简而言之,它是只能服从逻辑规则的心理活动。

前运算阶段:指儿童无能力进行思维活动,思维表现为僵硬的,在某一时间只能专注刺激情景的某一方面,而不能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并且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受当前事物的知觉属性的束缚。 局限表现在自我中心主义:

"三座山测验"。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泛灵论思维”。

5、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6、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性差、逻辑性差、自觉性差。

7、幼儿想象的发展:以无意性、再造性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刚开始发展。想象常脱离现实或与现实相混淆。

8、社会化: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

9、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依从**的评价—独立评价,外部评价—内部评价,简单、笼统—具体、细致的评价,主观性情绪评价—客观评价。

10、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后满足。

11、幼儿道德认知:是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知。 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3阶段:

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3水平6阶段,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后习俗阶段。

12、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幼儿更多依据行为的结果作为判断、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间存在脱节现象、幼儿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规范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受外部,**规定的标准控制自己。

13、攻击行为: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敌意型攻击。

14、攻击行为的控制:消除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影响冲突的环境。

15、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 社会生物学理论观点:

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或受到强化的结果(移情、直接训练、观察学习)。

认知发展理论:随着智力的发展,获得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 精神分析理论: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认同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一个人接受并类化为另一个人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

16、社会角色:又称性别特征。是对一个人形成了关于男性或女性的相对特征的心理表象,知道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从而做出符合其性别特征行为。

(指一个人对自己生理上性别的自然认知,在心里上认知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自我概念。)

17、性别认同:是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准。 性别同一性、性别恒常性。

18、性别角色障碍:指一个人在心里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具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男,这是一种神经医学上的分类定义,是用来解释与变性、跨性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

19、幼儿的心理卫生: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

童年期心理发展。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两者结合。、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学习过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最初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分化才逐渐产生对个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3、小学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数字记忆广度与**水平接近、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复述、组织)

4、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认知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

5、记忆策略: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6、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类化推理能力的发展。

7、思维的品质:广度、敏捷、灵活、逻辑。

8、自我评价的特点:独立性日益增长、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9、社会性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10、儿童期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变化:交往时间减少、父母在儿童教育方面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父母控制阶段(0-6)、共同控制阶段(6-12)、儿童控制阶段(12--)

11、同伴关系的发展:(交往中人际特点)受欢迎、不受欢迎、受忽视。

12、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平行性、整合性集体关系。

13、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14、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伴侣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持久的共享关系。

15、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接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崇、人际交往中的协调关系。

16、欺负:是一种逃避特殊关系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17、小学儿童品德教育的方法:知行并种法、榜样引导法、角色扮演法、行为强化法。

青春期心理发展。

1、心理活动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心理上的**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的交替。

2、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强烈的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3、反抗: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只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4、反抗心理产生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

5、初中生出现反抗行为的情况:独立意识收到阻碍、自主被忽视或受到妨碍、个性伸展受到阻碍、强迫接受某种观点。(第二反抗期)

6、反抗具体表现: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

7、如何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反抗期:掌握少年儿童的反抗心理产生原因、多于少年儿童交流,了解其心理的想法,注意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尊重选择、隐私,多商量,听意见,以朋友指导帮助,对他们心理及时了解,引导其接纳,正确对待。父母的理解正确对待,8、人际交往特点:

逐渐克服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日益重要、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脱离、父母榜样消退)

9、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多、孤独、压抑、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高中生心理发展。

1、抽象思维发展特点:假设性、预计性、内省性。

2、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的成熟、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3、高中生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自治需要。

发展心理学A

科 专 本 线名 姓封号 学密级 班 信阳师范学院函授生考试试卷 发展心理学 试卷 a 试卷说明 1 试卷满分100分,共六页,五个大题,100分钟完成试卷 2 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中 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3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满分201420242210...

发展心理学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柔鲜。图尔荪06124691 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 离婚 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 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美 谢弗,邹泓译,发展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霍林沃斯,赵演译,发展心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英 朱莉娅 贝里曼,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 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北京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