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一)
实验心理学的孕育。德国天文学家柏色尓提出了“人差方程”,即b-a=x。这反映者两个观察者a与b之间的差异。实验。
生理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提供的各种实验方法为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⑵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费希纳首创了科学的心理实验,2024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研究总结了心理学与物理刺激的对数关系,并提出适合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1.构造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詹姆士。
观点:将人的心理划分为一个个的元素进行研究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客观的可以观察的行为,s-r。后来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应有中间变量,即s-o-r。
3.认知主义。代表人物:尼赛尔。2024年他的《认知心理学》问世。
二.心理物理学研究的问题。
1绝对阈限②差别阈限③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④感觉距离⑤感觉比率⑥刺激顺序⑦刺激量的评定。
三.心理物理学的方法。
这些方法按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为不停地类别,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
1.感觉能力的研究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信号检测论方法、适应性方法)2.
反应倾向的研究方法:(感觉等距法)按呈现刺激的特点划分,可分为3.时间强制选择法4.
单一间隔法。
5时间不确定性和没有规定观察间隔的方法。如果按刺激呈现规则划分,有阶梯法和参数估计法。
四.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建立1.选择课题:
实际要求②理论需要③个人经验④前人的经验与文献资料。原则:有价值。
有科学依据。有一定的创新性。符合个人兴趣2.
确定实验类型(因素型,函数型)。提出假设。(二)选择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的问题来选定被试,选定什么样的被试样本,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大小而定。选择方法:①完全随机化选择。
②分层随机抽样。③整群抽样。④个案抽样。
⑤方便取样。(三)实验的控制。1刺激变量的控制①
操作性定义。②确定检查点范围。③自变量间距④对呈现仪器的控制(性能稳定、精密不失真、操作方便、反应灵敏、仪器范围满足自变量的2.
反应的控制(1)指导语分:向被试说明实验,交代被试干什么。
完成什么任务。①编制标准化②语言简练,通俗易懂③不能带有暗示成分(2)主试态度(3)对要求特征的控制3.反应的观察、测量、记录(1)度量(2)反应指标如何选择:
①有效性②客观性。
数量化。灵敏指标选择不准确,易产生极限效应(天地效应)。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实验报告的写法。
1.题目:言简意赅,局中2.作者、单位3.摘要:顶格,加粗4.正文引言。
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讨论结论5.参考文献6.附录。
五.自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自变量的种类:①刺激特点的变量②环境变量③被试变量④暂时的被试变量⑵自变量的控制①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②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一一检查点或实验处理③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④控制呈现刺激方式。
六。因变量的种类及控制。
因变量的种类①准确性方面,正确率或错误率②速度或敏捷度③刺激的强度水平④概率或频率⑤放应的强度或力量⑥各种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⑦高次反应变量⑵反应变量(因变量)的控制①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②反应变量应具备的特点(具有有效性,客观性,指标要能够数量化,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的度量反应的变化③反应指标的平衡。
七.实验研究的效度。
效度:一项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内在效度与统计结论效度。(一)内在效度: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大小。
(二)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历史因素、选择、成熟、测验经验的增长、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统计回归因素、被试亡失、选择与成熟之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效果、被试的效应、疲劳因素。外在效度:
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克服实验过分人工情景化、增加样本代表性、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
八.平均差误法的特点:①要求被试判断在什么时候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直接给出主观相等点,且这个主观相等点落在不肯定间距之内。被试的反应不是口头报告,而是调整的等值②被试积极参与,被试本人调整刺激的变化,通过渐增与渐减两个系列求出刚刚不能引起和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值,取平均值作为感觉的绝对阈限3刺激变量时连续变化的。
4.被试可反复调整刺激,直到自己满意为。
止。九,恒定刺激法的特点:只用经常被感觉到和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过度地带的5~7额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预先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因此而得名。
如果一个刺激经常处在被感觉到和永远不被感觉到之间的过度地带,就是说,他只会在有些时间而不是全部时间被感觉到,他能被感觉到的次数只是一定尝试次数的百分数,如果他的强度越强,能被感觉到的百分数就越大,当百分数恰为50%是,这个刺激强度就在预先的位置,就把这个刺激定义为预先。
十.最优决策原则。
决定因数:被试在确定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先验概率、判断结果的奖惩、(b=
、被试要达到的目的、其他因素影响。
1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又称roc曲线,能反映出什么及其意义。roc曲线能反映出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1)机遇线(对角线)——完全没有感受性的人(2)roc曲线距离机遇线越远,说明人的感受性越强。
(3)同一条roc曲线上说明人的感受性相(4)同一条roc曲线上,左下角判断标准高,右上角判断标准低。综述:曲线反映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律的影响,反映了标准不同时二者的变化。
a)b值与d’值相互独立。
b)不同敏感性的人的d’值不同,这个可以通过roc曲线到基遇线距离判断敏感性,距离越远,敏感性越好。
12.明度比例量表的使用方法(功能)
可以查出从d一100豪朗伯范围内的任何光强的明度感觉⑵可以比较两个强度光明度感觉的差别⑶可以查出与某一明度成一定比例明度的光强。
13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一。应时有赖于刺激。1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官:
(1)反应时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2)对于视觉和触觉,刺激作用的位置不同,反应时也不同(3)痛觉反应时因刺激方式不同而不同(4)半规管反应时的中数是500毫秒。2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1)声音强度(2)光的强度①刺激的时间和空间积累效果影响反应时。②眼睛对光适应于暗适应的状态影响反应时③联合刺激右臂单一刺激的反应时快,这是不同刺激的累积效果3刺激的停止及刺激强度的变化反。
二。反应时有赖于有机体。
额外动机加速反应②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③复杂反应④练习因素影响反应时⑤年龄因素影响反应时⑥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反应时⑦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14.减法法的基本逻辑思想。
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15加法法的基本逻辑思想。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要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的或成对的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十六。无关变量的控制排除法:外界的噪音,光线的影响,一些主试效应也可以通过排除法消除。
恒定法:实验过程中使额外变量保持不变,如:时间,地点,主试和实验程序等匹配法:
力图使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属性相等。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阀,是无关变量抵消,平衡无关变量的方法。统计控制的方法,利用统计技术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指导与语控制。盲实验。加大样本容量。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