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纲

发布 2022-10-19 18:01:28 阅读 5111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亦是研究心理学的一门方法学。

实验心理学的开路先锋——费希纳。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

1)费希纳定律:s=k×lgr

注: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心理量),r为实际刺激强度(刺激量),k为常数。

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2)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

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差异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标志:2024年冯特在德国来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也随之诞生。

一、与冯特同时代的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马赫、阿芬那留斯、斯顿夫、缪勒、屈尔佩。

一、研究领域上的拓展。

1、有关决策的研究。

2、无意识的研究异军突起。

3、多重记忆的分类。

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1、脑功能成像技术。

2、元分析。

3、反应时新法。

4、实验性分离。

实验性分离(任务分离):其目的是为了分离两种不同的加工过程;它的基本假设是:完成不同的测验任务所需要提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过程也不同。

就其特点而言有四种类型:单一分离、非交叉双重分离、交叉双重分离和双向关联。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性分离、假设检验。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类确立信念的非科学方法主要有三种:权威(获取知识的途径简洁、方便,但具盲目性,其正确性值得怀疑)、先验(主观而刻板,不经研究或考证就相信那些看似合理的观念)和注意凝聚(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而固守自身已有的观念而拒绝改正)

二)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的两个特性:

1、客观观察(准确性、可靠性)效度。

2、自我校正(可公开、可重复验证)信度。

第三章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选择研究课题 2、提出实验假设 3、进行实验设计 4、实验的实施。

5、分析和整合实验数据 6、撰写研究报告。

一)确定实验类型。

1、因素型实验(因素型——由果溯因)

定义:是指为了探明影响某一行为的条件(因素)是什么,而进行的一种定性实验。

2、函数型实验(函数型——由因溯果)

定义:是指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即研究各种因素怎样影响行为的实验。

一)选择被试。

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

3)分层随机取样法。

4)整群随机取样法。

5)方便取样。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

心理实验与实验设计。

心理实验:是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设计:是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所做的具体计划,其中包括实验被试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实验程序的编排等。

注意:实验设计是心理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一、关于变量的实验设计。

一)自变量。

1、自变量的定义:

自变量(独立变量或刺激变量):是指由实验者操纵控制并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自变量的种类:

课题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

二)因变量。

1、因变量(依变量或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者操纵控制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

2、因变量的种类(指标):

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反应的次数或几率、反应的强度、口语记录。

三)额外变量。

1、什么是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又叫干扰变量)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是指除了实验规定的自变量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注意:无关变量是相对于具体的研究目的而言的。同一个变量既可以作自变量,又可以作因变量,还可能成为无关变量)

4、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课堂练习题。

1、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小狗做算术题的表演,聪明的小狗可以通过叫声来告诉观众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小狗是通过观察主人的表情来进行表演的,这种心理效应叫( d )。

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

c、顺序效应d、罗森塔儿效应

2、我们在实验中要求一半被试先进行b处理,后进行a处理,另外一半被试先进行a处理,后进行b处理,主要是为了克服( c )。

a、霍桑效应b、安慰剂效应

c、顺序效应d、罗森塔儿效应。

3、上题中这种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是( b )。

a、恒定法 b、抵消平衡法 c、排除法

d、匹配法 e、随机化法。

4、一个三因素设计可以得到最多( a )个交互作用。

a、4 b、3 c、2 d、5

一)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

定义:要求每个(组)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实验设计。

优点:一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难以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被试(组)间的差异所致,还是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主要问题:两个或多个被试组之间的差异。

解决等组问题的分组方法:匹配法和随机化法。

二)被试内设计。

定义:指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的实验设计。又称组内设计。

优点:节省被试人数,且组间的个体差异也得到最好的控制。

缺点:实验处理间会相互影响。

1、被试内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位置效应:实验处理所处的序列位置对被试反应的影响。

2)延续效应:指在实验进展过程中,前一阶段的处理对后一阶段的处理产生的影响。主要有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两种。

2、问题解决办法——平衡设计。

定义:是指对实验处理顺序进行平衡的设计,平衡是指为了消除或减少位置和延续效应而采用一些系统改变实验处理呈现顺序的技术。

逻辑:既然实验处理的位置(顺序)所产生的效应会与实验处理本身的效应相混淆,那么只要在实验中安排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就可将各种处理结果的差异归因于自变量而非处理的顺序效应。

平衡技术:abba法和拉丁方法。

三)混合设计。

定义: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用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两因素混合设计举例:文章的生字密度、与主题熟悉性、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第四章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

定义:是一研究心理现象和物理刺激之间对应关系的学科。

诞生标志:2024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的面世。

费希纳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心理事件的量化研究方法。(他所建立起来的理论,后来被称为传统心理物理学;而包括数量估计法以及信号检测论在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统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简称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刺激;它是度量感觉能力的尺度,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差别阈限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差异量。

经典的阈限测量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是指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序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变化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即阈限的位置。

四)误差及其控制

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被试由于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偏向所导致的误差。

期望误差:被试在长的序列中期望转折点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控制方法:交替呈现递增/递减序列,随机选择每一序列的起点。

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熟悉了实验情景或对实验产生兴趣,从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产生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下降的一种系统误差。

控制方法:abba法呈现递增、递减序列。

注意:差别阈限实验中应采用多层次abba法(参考p86-表4-4)

二、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定义: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对每个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三、平均差误法(调整法、再造法或均等法)

其基本程序为: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或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三)误差及其控制。

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主要可能存在的三种误差:

1、动作误差:指因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由小到大调节与由大到小调节所使用的动作不同。

2、时间误差: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相继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相对比较刺激在前与在后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

3、空间误差:指在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同时呈现的实验中,因标准刺激相对比较刺激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如在左与在右的不同)

误差控制的方法:(1)多层次的abba法;(2)动作规范化。

心理量表(狭义的心理物理量表):用来表示心理量(感觉量)与物理量(刺激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分类:根据有无等距的量化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是一种既无等距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的量表,只要求被试按某一标准将事物排出一个次序即可。

制定的方法:1、等级排列法、2、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它不仅能体现事物在某种心理量上的顺序关系,而且还可以知道其间的差异有多大。

比例量表:最高水平的心理物理量表,它不仅有相等单位,而且有绝对零点。运用它测量出的结果,不仅可以知道两事物之间就某种特性来说相差多少 ,还可以知道它们的比例怎样。

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既能测量被试的反应倾向,又能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的现代心理物理法。其实质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和噪音的统计特性尽可能地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

三、信号检测实验的基本术语

1.信号:呈现在噪音背景上的刺激(sn)。

2.噪音:一切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当作 “噪音”(n)

噪音和信号的理论分布图。

注:由于信号总是叠加在噪音背景之上,因此总体上信号分布总是比噪音分布的心理感受更强些。)

3.先定概率( 先验概率 ):是指在呈现刺激前 ,主试事先告诉被试的sn和n各自出现的概率。

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概述 试卷

总分 5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4,分数 48.00 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 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2.冯特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分数 2.00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变量 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2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它是主试者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3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4 因变量 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

1.费希纳定律 s k log r 表明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节省法是在识记或学习一行音节后,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识记或学习,然后对两次识记或学习的次数进行比较,从而推断记忆的保存量。3.注意凝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