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0-19 16:17:28 阅读 3283

心理学。

一、 概念:

1. 注意: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它刺激的倾向。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感觉:是直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4. 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觉性降低,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适应。

5.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6. 感觉阈限: 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7.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8.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9. 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10.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11.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的必要前提。

12. 过度学习: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

1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14. 集中思维:也叫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是指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思维过程。

15. 发散思维:也叫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16. 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17. 形象思维:是以实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其基本单位是表象。

18.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19.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

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新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所以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20. 想象:是在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1.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和过程。

22.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

23.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24.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5.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精神状态。

26.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感状态。

27. 应激:是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

28.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

29. 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

30. 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是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人个人所掌握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31.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2.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33.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34.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35.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36.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37.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38.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39. 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率。

40. 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41.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42.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43.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 论述。

1.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024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 心理现象的分类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或者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3. 心理学的性质、基本任务与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也有学者称之为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实践服务。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心理测验法。

4. 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心理学有利于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自我,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当前活动的效果。

掌握心理学知识与规律有利于将来的教育科研工作。

5.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心理是脑的机能:

生理学和医学临床研究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大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关联的。

从物种的发展,神经系统的演化看,人的心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人的心理活动内容**于客观现实

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生活实践制约如狼孩的例子。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6. 注意的特征,外部表现?

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7.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及对教学的启示?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刺激物的特点。

人本身的状态

教学启示: 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刺激作用

8. 引起和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越高,越能保持有意注意。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9. 注意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注意的特征(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影响因素: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

10.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种类?

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知觉不仅需要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极大的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制约。

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前五种是外部感觉,后三种属内部感觉。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1.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贝克斯顿等于2024年进行的。

12.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13.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内感觉的相互作用可由刺激作用的时间顺序不同引起,也可由感受器官的各个部分受到不同刺激引起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在不同感觉器官同时受到刺激时发生。

14.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15. 利用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正确组织教学。

感知依存于刺激强度的规律: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清楚地感知到。

感知的清晰度依赖于对比的规律:在性质或强度上形成对比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地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人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得更加清晰。

运用对象与背景差别的感知觉规律: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感知的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对象就容易混淆在背景中。

运用静止背景上的活动性对象易被感知的规律:在静止的背景上,活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运用知觉的组合规律:在时间上彼此接近、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让学生交替使用多种感官感知对象: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同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到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

16.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的内容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短时记忆(编码、贮存、容量),也叫工作记忆;长时记忆(编码、贮存、容量) 。

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7.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关于记忆与记忆三种系统的观点。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定义为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过程。这三个过程也叫记忆的三阶段。

18. 记忆表象的特征。

表象是头脑中再现出来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鲜明的形象性和概括性。

19.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20. 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系统的研究。他以自己为被试,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用节省法计算出保持和遗忘的数量。他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一条曲线,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该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制约,也受其他因素所制约。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内容是什么?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 认知,情感 喜怒哀乐惧 动机。2.心理学有哪些理论流派?各流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构造主义 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 反对哲学的思辨方式,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意识,所有的...

普通心理学复习

1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她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其他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法,个体研究法,比较文化研究法,档案研究法,有时借助于计算机,大型数学统计软件等现代化工具来辅助进行研究。3 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认为人的...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psychology 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学外,还有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医学心学理等。每一分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生理现象的总的看法,如心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