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按时间分(长期和定期观察);按内容分(全面和重点观察);按关系分(参与和非参与观察);按对象分(客观和主观观察)。2)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分为(实验室和自然实验法)。3)调查法:是当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分为(谈话、问卷法)。4)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环节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2、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2)发展性原则:
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要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学教学实际活动**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4)教育性原则(辨析):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3、(填)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6)成年早期:
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4、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1)语言智能:
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算的能力3)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的才能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5)**智能:是指敏感的感知音调、旅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和与人交往能力7)内省智能:
是指认识自己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件,对物体进行辨别和分类的能力。
5、(填、辩、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2)练习律:
是由使用率和失用律组成,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3)准备率: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及强化理论(辩):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称为强化。1)正强化:
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悦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2)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3)惩罚:行为之后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者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7、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填、例子):1)支架式教学: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育方法2)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境教学,又被称为“抛锚式情境教学”3)**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4)合作学习:是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8、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麦克里兰研究发现:
高的成就需要与成功行为有很高的相关性。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有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为力求成功,另一种为避免失败。
在教育教学中,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他们。
9、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成败经验: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2)对他人的观察:
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3)言语劝说: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言语劝说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使人们在操作特定任务时付出更多,要有较强经验基础的劝说。
4)情绪和生理状态: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人们常把紧张情境中的生理唤醒作为机能紊乱中的不良信号加以解读,高度的生理唤醒有损于行为操作。
10、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基本观点: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迁移。
1)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2)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
11、工作记忆及其认知过程对教学的启示:1)必须给学生流出一定的事件用于复述2)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3)教授学生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12、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1)操作定向:指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动作程序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特点: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和掌握操作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学会观察和掌握操作原理。2)操作模仿:
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的动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仿效,定向映像到实际动作表现。特点:动作缓慢,正确性、稳定性较差,要素之间相互干扰,不够协调、不连贯,较多多余动作,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制。
3)操作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特点:
时快时慢,有一定的正确性、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干扰减少,在衔接处会出现停顿,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制。4)操作熟练:指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事件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特点:高度稳定性和正确性,速度快,品质高,实现动作联合,动作协调一致、稳定,整体性、流畅性强,动作间不发生干扰,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动作者的紧张消失,疲劳感降低,产生快感。
13、练习曲线(联系与动作技能进步的关系):1)练习初期:动作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2)中间阶段:
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在教育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3)练习成绩具有起伏现象4)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14、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2)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3)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4)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未显现出来。
15、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原型也叫原样,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1)原型定向:
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2)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3)原型内化:就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16、元认知培养:1)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3)加强元认知操作指导4)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
17、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1)程序化训练模式: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将它们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2)完形训练模式: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而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3)交互训练模式:
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4)合作学习模式:一般采用两个学生一组,各自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两者轮换扮演。
18、创造性培养课程: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
1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结合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发现人的许多态度或行为,不是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对新的社会行为的学习更有效的方式是观察学习。基本观点:
学习道德行为直接的做法不如间接来的有效。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1)注意过程:
注意学习的对象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2)保持过程:要使榜样行为对学习者的行为发生影响,学习者还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即将其保持在头脑中3)动作再现过程:是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换为行为,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4)动机过程:
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活动。
20、良好榜样的特征(如何树立良好的榜样):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注意2)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
2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2)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3)产生的需要不同:道德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品德的产生是个体的需要。联系: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总之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22、学校群体规范的意义与作用:学校群体规范指的是班规和校规,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从众;从众现象的发生有两个原因导致1)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2)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和排斥,避免受孤立。意义: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20 5个4 问答题30 6 5个 论述题 25 1个 案例分析题 25 1个 1 什么是心理结构 p4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把心理现象分为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 感觉 ...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单选。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3.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哪一品质 注意的分配。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表象是指人脑 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例如,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