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 精编

发布 2022-10-19 10:31:28 阅读 4807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3、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了解它。

4、调查法:通过其他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访谈、问卷)。

5、自然实验法:(最常用、最适用)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

6、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教与学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认知心理学深入教学研究,注重研究较复杂的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因材施教和理论的运用;重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加大。

1、个体社会化: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2、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3、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班集体、了解或研究学生以及进行家长工作的能力;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乐观、活泼;公正不自私。

4、课堂交往障碍:语言、心理、角色地位、交往技能、课堂结构。

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全世界的人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做事、生存。

3、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学校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4、学习目标:即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能做到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

5、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启动、导向、激励、聚合功能。

6、教育目标分类:

(一)布鲁姆。认知: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二)柯拉斯沃。情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三)齐卜勒。心因动作:整个身体动作、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

7、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说明通过学习能做什么;说明上述行为产生的条件;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思维准备阶段(2-7岁);思维阶段(7-11岁);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

1、学生学习的特点:间接性、组织计划性、有效性、年龄差异性、面向未来性。

2、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3、社会学习(班杜拉):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4、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小步子逻辑序列;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及时反馈;学生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5、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学习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

6、人本主义的教育主张:开放学校和课堂;教学原则:注重情感发展、发展自我观念、强调交往、强调发展价值观;教学目标:

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增加创造性、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增强好奇心。

1、学习迁移(桑代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相互影响方面。、

2、迁移的种类:正、负;顺向、逆向;垂直、水平。

3、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其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4、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学习迁移的产生与共同要素关系密切,且大致成正比。

5、概括化理论(贾德):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6、组织者: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陈述性、比较性组织者)

1、理解的种类:对言语的理解、事物意义、事物类属、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事物内部构成和组织。

2、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措施:直观教学,提高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指导学生自学。

3、技能:通过联系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4、动作技能的培养:明确联系目的和要求;依据技能种类、难易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表象;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

5、因材施教的原则:正确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

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6、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投射(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回归、移置、认同。

1、需要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审美的需要;成就需要;关系和社会的需要;生理和组织的需要。

2、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引起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利用学习反馈和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3、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方法: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和任务;观察前做好知识准备,订出周密计划;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力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尽量多参加实践。

4、树立学生积极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自我评估或衡量)的教学原则: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规范;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1、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措施:降低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注意问题的反复性和长期性;注意发挥班级的作用;尽量与家庭、社会配合。

1、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课堂领导方式;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班级规模。

2、课堂管理技巧: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临近控制;提高兴趣;使用幽默;安排余暇;劝离课堂;移除诱因;提出要求。

3、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程序。

4、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

5、教学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6、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7、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1、学习评定的分类(布鲁姆):配置型、形成性、总结性评定。

2、形成性评定:是通过对教学结果的了解来调节教学工作的一种评定,又称诊断—进步评定。

3、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可用性。

4、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工具使用。

5、难度:是指一套测验中试题的难易程度,是用来进行题目分析和评价试题的主要指标之一。

6、**式测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点,择其较重要者出几个试题,让学生用**的方式,自由地以书面形式解答问题。

7、**式测验的利弊:

优点:命题省时容易;有利于测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减少学生的情境压力。

缺点:评分的主观性;试题缺少代表性;问题含义太广泛;易受其他因素干扰。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20 5个4 问答题30 6 5个 论述题 25 1个 案例分析题 25 1个 1 什么是心理结构 p4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把心理现象分为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它由认识过程 感觉 ...

教育心理学重点

一 单选。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2.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3.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哪一品质 注意的分配。4.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表象是指人脑 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例如,狗吃到食物能够分泌唾液。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