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概述 1
一)概念 1
二)人物时间 1
三)类别 1
四)发展阶段 1
五)辩证关系 1
第二章心理发展 2
一)概念 2
二)时间 2
三)理论 2
四)发展阶段 3
五)类别 4
六)影响因素 4
七)辩证关系 4
第三章学习理论 4
一)概念 4
二)理论 5
三)辩证关系 6
第四章学习动机 6
一)概念 6
二)理论 6
三)类别 7
四)辩证关系 7
五)影响因素 7
六)促进方法 8
第五章学习迁移 8
一)概念 8
二)理论 8
三)类别 9
四)辩证关系 9
五)影响因素 9
六)促进方法 9
第六章知识学习 9
一)概念 9
二)理论 10
三)类别 10
四)发展阶段 10
五)促进方法 11
第七章技能学习 11
一)概念 11
二)理论 11
三)类别 12
四)特性 12
五)辩证关系 12
六)促进方法 13
第八章学习策略 14
一)概念 14
二)理论 14
三)类别 15
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新 16
一)概念 16
二)理论 16
三)类别 16
四)辩证关系 17
五)影响因素 17
六)促进方法 18
第十章品德发展 18
一)概念 18
二)理论 19
三)类别 19
四)辩证关系 19
五)特征 20
六)影响因素 20
七)促进方法 21
第十一章群体心理 21
一)概念 21
二)描述 22
三)类别 22
四)辩证关系 23
五)影响因素 23
六)促进方法 24
第十二章心理健康 24
一)概念 24
二)理论 24
三)类别 25
四)影响因素 25
五)促进方法 26
第十三章教学评价 26
一)概念 26
二)类别 26
三)辩证关系 27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早期尝试:19世纪初+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202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研究内容:(5要素+3过程)
1)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2)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研究原则:(4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研究方法:(4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实验法:(2类)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八阶段学习过程(加涅)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学与教5要素与3过程间的关系:学与教的5种因素共同影响了3个过程,而且3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关键期:某一反应在某个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和形成,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在用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间的差异。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
场依存: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较多或完全依赖该问题空间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
场独立: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做出判断。
儿童口头言语:2-3岁关键期、3-4岁高峰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心理发展基本特征:(4类)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3类)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意识:(3类)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认知方式:(4种分类)
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
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4类)
1)感官-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2)感官-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4)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学习者)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8类)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者。
学习准备:(2因素)成熟、学习。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学生的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理想的教学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认知方式的优劣关系。
认识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存在劣势、不足,既有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阻碍学习的一面。
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刺激的泛化: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
刺激的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
潜伏学习: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机械学习:学习者并没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联结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条件作用,刺激和反应间的直接联结;
2)强化;3)习惯,自动出现。
认知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3)依赖原有认知结构;
4)主体预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2)学习是由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接受发现学习和意义机械学习的关系:
接受学习并不一定都是机械的,而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是接受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驱力。
成就动机: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归因: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考虑。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