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一、 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二)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它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一)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在。
一、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萌芽。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024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心理学的发展。
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一)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态三种。强调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
创始人:詹姆士著名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三)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华生)
(四)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六)认知心理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背景;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对心理学的批判: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心理动力学:伤残心理。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被研究的对象)行为的外在表现以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法: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三)问卷法。
四)其它方法1.测验法2.个案分析法3.作品分析法4.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的反映就是知觉
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刚刚能引进感觉的一定刺激强度值叫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是一种感觉的刺激引起了另一种感觉,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后效: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作感觉的后效。
肤觉的痛觉后效特别明显,视觉的后效也很显著。视觉后效即是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三、知觉的特征。
一)相对性(选择性)
二)整体性:
三)理解性:
四)恒常性:
社会知觉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投射效应:是指知觉者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特性。
社会刻板效应:是指社会上的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三章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所谓经历过的事物,包括感知过、思考过、做过。
按时序发生的先后,记忆可分为先记和后忆两部分。“记”包括识记和保持,“忆”包括再认和再现。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
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2.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情境性等特点。
3. 语词逻辑记忆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
4. 运动记忆以自己做过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容易保持和恢复是其显著特点。
根据信息加工:将记忆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各记忆有那些特点自己看书)
四章思维。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的间接和概括反映。
一)概括性。
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
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二)间接性。
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来反映客观现实就是间接性。
思维具有两个特征。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二、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一)问题情景(二)知识经验(三)定势效应(四)功能固着(五)动机(六)问题表征(七)个性特征。
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和创造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
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图式。
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统一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四)迷恋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现起来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流畅性(量)、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新奇)是发散思维三个维度
三)发展直觉思维。
四)培养创造性人格。
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创造技巧1.原型启发 2.缺点反思 3.特性迁移法 4.逆向求索法5.扩展用途法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章情绪与情感。
五、情绪分类。
情绪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一)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平静的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二)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三)应激是出乎预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发生比激情更突然、更剧烈、对机体的激发程度更大。
六、情感的分类。
一)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二)美感是由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三)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探求真理等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意志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和结构
一、意志过程。
意志行动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因素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抱负水平。
1.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一般能导致抱负水平的提高;成功的经验愈强烈,以后的抱负水平就提得愈高。而失败的经验一般则导致抱负水平的降低,失败得愈厉害,以后的抱负水平就会降得愈低,并且变化也很大。
2.自信心。自信心是过去获得很多成功经验的结晶。有自信心的儿童比没有自信心的儿童所定的抱负水平更符合实际;自信儿童喜欢较困难的作业,其抱负水平也高,因而易受到失败的危险。
3.团体的成败经验。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
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孟子曰:
“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2.双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
3.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
4.多重趋避冲突。
有时,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
意志品质。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称为意志品质。人们的意志品质存在着巨大的个别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作用。
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注意。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与心理过程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特点: 指向性 :
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 (注意看黑板)集中性 :心理活动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的变化。
四、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把意志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五、注意的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二、气质的一般特征。
一)先天的、稳定的、变化缓慢的个性的心理特征。
二)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1.心理过程的强度 2.心理过程的速度3.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4.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三)气质的可塑性:气质可塑性低。
教育心理学。
一、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向首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
二)成熟与学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
教育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学习策略 分为三类 a.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程序 方法或规则,即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b.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c.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法与调控技能的结合。2 学习动机 是指要求学生学习活动 维持学习活动,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