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发布 2022-10-19 09:33:28 阅读 2476

一、叙述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原理去培养、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考研真题)

答案要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

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予以强化,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2)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

3)除了强化来,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不愉快刺激。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举例:

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比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了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该再给予强化,所以不去强化而去淡化就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

例: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他饭后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属于正强化;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父母就减少他10分钟练琴的时间(假设该儿童不喜欢练琴),这属于负强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慎重对待惩罚。

二、根据强化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考研真题)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也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

三、简述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要善于给学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榜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增强自我效能感。

3、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以强化,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能力的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

4、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教师要通过示范教导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确立合适的目标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目标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价。

四、简述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如何消除找了三个答案,答题时选其中一个即可)

答:“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和消极的定势等心理特征。

这一现象形成可归于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应归于内部社会学习机制的作用。 答案一:对于“习得性无助”学生,教师应采取的主要教育对策有:

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创设良好班级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答案二: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一是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二是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三是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答案三: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包括①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

②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③培养意识,增强免疫力。)

五、简述观察“学习经典实验”过程?

答: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行为。

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榜样被表扬,第二组儿童看到**榜样受批评,第三组儿童看到**榜样的行为既不受奖也不受罚。然后,把三组儿童都带到一间游戏室,里面有**榜样攻击过的对象。结果发现,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多,榜样受罚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最少,控制组居中。

第二阶段:把对以上三组儿童都做两种处理:一是对儿童任何特别的行为都不给于任何鼓励,二是对儿童做出示范者的行为就给与鼓励,实验发现,第一阶段儿童都学会了攻击行为,被鼓励的儿童表现出攻击行为;没被鼓励的儿童没表现出攻击行为。

六、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底,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只要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才会出现高级层次的需要。

当然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矛盾的。

七、简述关于学习迁移的形势训练说。

答:1、“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2、“官能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3、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多;一种作业越深奥,其学习越有效4、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会忘却的,其作用是有限的,重要的在于形式的训练,只有经过形式训练提高各种官能,才会促进迁移的产生。

八、简述皮亚杰怎样解释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道德他律时期和道德自律时期。

处在他律阶段的儿童,道德判断是僵硬的、简化的。他们通常只从行为的结果做出道德判断,而很少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将人的行为简化为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并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看法。这时儿童还难以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他们相信规则是由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制定的,是不能改变的。

这种对权威的尊重导致儿童服从规则,并认为违反了规则就应该受到严厉惩罚。

进入自律阶段以后,儿意开始能够设想他人的立场,以行为的动机而非结果来进行道德判断;他们开始认识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不止一种,道德判断开始呈现多样化;儿童开始重视同伴和自己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认识到没有绝对不变的道德准则,规则是人定的,也可以由人来修改的。

九、儿童的依恋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都有那些行为表现?

1、安全型依恋:妈妈离开时会有些沮丧,回来就会很开心,妈妈不在房间里时,也能和陌生人相处。 安全型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容易和他人接近、乐观且开朗的人。

他很少担心被抛弃,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是愉快、友好和相互信任的。 安全型风格的成年人自幼与母亲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会发展出爱与被爱两种能力,不仅有能力去爱,而且能够享受其他人对他的爱,容易和恋人形成稳定的关系。

2、抗拒型依恋:心里想与妈妈亲近,妈妈在身边的时候,不会表现与妈妈亲近的行为,妈妈离开,开始哭闹,妈妈回来,对妈妈抗拒,对陌生人警惕万分。儿童对母亲的回应性和可获**到不确定。

抗拒型倾向的成年人自幼与抚养者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和缺乏稳定性的关系。肯定别人而否定自己,与人相处会出现依赖心理,独处则表现出不安及愤怒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焦虑感,既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会回应自己的爱,不会和自己在一起。

他们形容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为完全占有、希望有爱的回应、情绪上的起伏和强烈的性吸引。

3、回避型依恋:妈妈离开,不会大哭大闹,妈妈回来,不会表现出特别的兴奋行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敷衍了事,好像对父母没有什么特殊感情,对陌生人也比较冷漠。 回避型成年人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否定他人,不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觉得与别人过于亲近是件麻烦事,独处的时候,反倒轻松自在。

对来自另一个人的爱很不适应,不愿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 他们通常拒绝承认自己的依恋需要,认为恋爱的失败对生活影响不大,更专注于工作。在与恋人相处时,很少感到亲密与幸福。

他对自己的伴侣并不坦诚,更容易陷入相对短暂的性关系中。

十、论述: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维持学生的外部动机、内在动机?(第五章)

内部学习动机方面有: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

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

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

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

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

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

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

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外部学习动机方面有: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教师应该: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心理学知识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 心理状态指心理状态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 几天或几个星期。4 心理特征指人们在认知 情绪和意志...

教育心理学复习

教育心理学。1.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2.多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3.填空题 10题 15分,每空一分 4.名次解释 5题 15分 5.简答题 6题 30分 6.论述题 2题 20分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

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答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该过程包含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 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136 2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答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