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发布 2022-10-19 09:30:28 阅读 4877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3 11:40共 1710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笔记。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3 11:40共 1710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从宏观上分析: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五种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①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种差异影响学与教的活动:一是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等;二是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

②教师:是实施具体教育影响的人,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主要是通过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教育教学过程。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内容既要适应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要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④教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是实施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是有形的,涉及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

精神环境:是无形的,但对学习与教学活动则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

3、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有三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有效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③评价/反思过程:是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评判、分析、检验和反思的过程。

4、静态的五种要素和动态的三种过程之间的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

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③教学过程要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展开;

④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动态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控制的的作用。

①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②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③**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科心理学、个性及社会适应、生理卫生、程序教学思想等。

版本繁多,体系庞杂,未形成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

2023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个别差异、教师心理等。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践,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布鲁纳在60年代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关注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的“人本主义理论”等。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心理学得到大发展。

认知派理论和行为学派理论得以较好地融合、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

布鲁纳在2023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的专题报告中的归纳具有代表性:

a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控制。

b反思性研究: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与阶段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面基础上发生的,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的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③不平衡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④差异性:发展速度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不同。

3、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入学年龄。

0-1岁:乳儿期;

1-3岁:婴儿期;

岁:幼儿期;

岁岁:童年期(读小学);

岁岁:少年期;

为青年初期(读高中)

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心理特征。

(一)童年期:

1、一生中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

2、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3、思维由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自我意识发展;道德观念过度到比较抽象。

(二)少年期:特别是初二,为分化期,成绩上去了就不会下来。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

1、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2、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的矛盾。

3、主要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随意性增强;**感产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三)青年初期。

高中时期:智力成熟。思维从经验到理论。道德感、理智感有了发展。

自我意识(说话时,总是我认为。。。有了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其中纵向指从出生到成熟各个年龄阶段的准备;横向指每个年龄阶段的各个内部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动力结构。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总之,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作好准备。

(二)关键期:教育的关键期是指心理对教育影响的敏感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只要适时、适当,效果会最佳,事半功倍。

1、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

2、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如2岁是口语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关键期、10-12少年是身心发展关键期。

3、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动作思维。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单维、不可逆、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其标志是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属性不变。

(多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思维。

思维水平已接近**水平,能用命题进行推理,能进行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应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知识

一 单选 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需要和价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d教育心理学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心理的内容。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知识

一 单选 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需要和价值,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认知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答案 d教育心理学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心理的内容。人本主义学派主张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心理学 试卷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心理学 试卷10 总分 56.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0,分数 40.00 1.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 a.感觉后效 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联觉现象。解析 解析 当刺...